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实践探索 >

用百姓的“法儿”平百姓的“事儿”

来源:山西法制报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19-04-10 16:14

  怎样学习“枫桥经验”?怎样将抽象的经验具体化、清晰化?怎样避免在推广过程中出现“邯郸学步,失其故行”的现象?在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太原市晋源区注重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双管齐下,挖本土亮点,示范带动,抓反面典型,警示鞭策,使全区学有榜样、做有标杆,推动了“枫桥经验”在本土的落地生根。

  红花搭绿叶

  才有和谐来

  一进晋源区晋祠镇东院村村委会小院,一张照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东院村全村人2019年春节的合影,是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这样的‘全家福’我们村共有9张。”“每年春节,全村老老少少要聚在一起热闹三天,吃个团圆饭,拍张全家福。”“我们村还有自己的‘春晚’,还上过央视呢。”说起全村人一起过大年,东院村村民满满的骄傲与自豪。

  东院村村落不大,全村仅154户415人,可要把全村人聚集起来也很不易,这得益于村民和谐、村干部团结。

  “有团结的班子,才有和谐的村子。”从1997年起,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连续八届全票当选,搭班子至今。自上任以来,“两委”班子拧成一股绳,树立起“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意识,积极为民办好事、解难事。

  多年来,大到承包地租赁、宅基地分配,小到米面油发放,支部班子都先让着群众;实施煤改气工程,东院村支部班子和党员干部带头先拆自家锅炉,为群众做出示范;村民对村委会有意见,村干部得去村民家里坐一坐,先听几句骂,低头赔个不是,再作村民思想工作。“两委”干部用“公心”换来了群众的“人心”,用“低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红花再红,还得绿叶来配,村庄和谐离不开广大村民。在民风淳朴的基础上,东院村还注重“软实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不断为“和谐村庄”强筋壮骨。别看村子小,村里锣鼓队、旱船队、秧歌队一样不少,各种文化活动定期开展。每逢周一,四邻八村的民间文艺爱好者齐聚村里的“圆梦剧场”,吹拉弹唱,其乐融融,成为了周边村的“娱乐中心”。为增强全体村民的凝聚力,自2012年春节开始,东院村召集全体村民一起过大年,同唱一首歌,共饮幸福酒。

  20余年来,东院村把全村的和谐放在首位来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创造了“零上访”“零刑事案件”的“和谐东院”模式。2018年,东院村等12个村(社区)被晋源区选树为“枫桥经验”示范村(社区),其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

  用百姓的“法儿”

  平百姓的“事儿”

  


  在晋祠镇政府办公楼里,有间特别的办公室,每天都会聚集不少前来寻求帮助的群众,它就是“老杜工作室”。它的当家人就是晋祠镇东院村党支部书记杜金锁,因为为人正直,热心公益,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杜”。

  “你在东院村怎么做的,在这儿就怎么做!”晋祠镇综治办主任武锁匡向记者讲述了“老杜工作室”成立的缘由。2014年,晋祠镇成立矛盾联调中心,如何开展工作最初的思路并不清晰,镇上便请来了老杜,看重的就是东院村的和谐,还有他20多年的治村经验。2015年,“老杜工作室”被太原市委组织部正式命名成立。

  说起调解,老杜有一套自己的“法子”,“做群众工作,就得往家里跑”,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症结所在。

  2018年,晋源区西寨社区不少居民搬进了回迁房,这本是一件大喜事,可小张一家却闹起了矛盾:小张想住爷爷的房子,爷爷死活不让。

  接手这起纠纷后,老杜亲自上门跑了一趟,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小张是爷爷唯一的孙子,可长时间未看望过老人,而且与家里亲戚关系也不融洽。

  调解那天,整整一下午时间,老杜苦口婆心耐心劝解,小张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来到爷爷家道歉。

  “给爷爷跪下!”一进门,老杜厉声喝道。

  看到下跪的孙子,老人再也忍不住,痛哭了起来。“我就一个孙子,房子不给他给谁?我气就气他不来看我。”小张的爷爷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看到小张一家人打开了心扉,老杜知道自己的调解已成功了一半。

  “老人都心软,哪有老人不疼孙子的?”深知群众心思的老杜,用群众的“法儿”,平着群众的“事儿”。

  现如今,“老杜工作室”早已名声在外,前来寻求帮助的除了晋祠镇28个村的村民,还有周边乡镇慕名而来的群众,成了远近有名的调解“金字招牌”。

  除了“老杜工作室”,晋源区还挖掘成立了“和事佬”“秀儿工作室”等乡贤、社会力量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阅历丰、处事公的优势,化解各类矛盾,取得了良好成效。仅“老杜工作室”成立以来,就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5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85%,群众满意率为100%。

  采取“硬措施”

  整治“软组织”

  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更是其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2018年,晋源区针对部分农村支部班子“瘫”、工作落实“难”、作用发挥“软”、战斗能力“弱”等问题,启动了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两年行动,并将9个问题严重的党支部(委)列为重点整治对象。

  为了确保整治见效,晋源区推行了“六包一”整顿帮扶机制,采取一村一名区级领导、一个工作组、一名第一书记、一个区直结对部门、一名包村领导、一名包村干部的方式开展整顿工作。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至少包联一个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按照党政部门包“软”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的办法,有针对性制定整顿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列出整顿措施清单、时间步骤和责任主体。

  经过近一年的整顿,截至目前,除2个村的支部需要继续进行选举外,其余7个党支部基本完成软弱涣散转化。

  一个个亮点就是示范,一块块“金字招牌”就是标杆,一个个反面典型就是镜鉴。晋源区通过培育选树典型,大力推广弘扬,将学习“枫桥经验”的过程转化为播撒和谐种子的过程,静待“山花烂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