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实践探索 >

枫桥经验·活力|邂逅美丽乡村,体验“向往的生活”

来源:山西法制报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19-05-10 17:01

在繁峙县岩头乡元山村,法治建设已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在光裕堡乡大木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党支部主动对标,自我革新,被评为全省组织生活会的标杆党支部,该村也成为了全省“大讨论”试点村。

  走进东石龙社区,浓浓的党建引领氛围,释放着“党建+”工作模式的新活力,通过服务不缺位,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让群众安居乐业。

  来到繁峙县人民法院,这里强化诉调对接工作,使更多纠纷解决于诉讼之前,让更多群众感受到依法调解带来的获得感。

  晚春时节,迎着扑鼻的梨花杏花之香,本报“枫桥经验”基层记者行采访小分队走进滹沱河畔的繁峙县。

  从乡村到社区,从街头巷陌到法庭内外,繁峙县委县政府通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顺民意、借民力、用民智,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治理机制构建中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德治、法治、自治深度融合,为美丽乡村筑起一道道“平安屏障”,实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好愿景。

  小山村大变革

  “敢干事”也要“干成事”

  从繁峙县城驱车数十公里,记者一行来到四面环山、幽静祥和的岩头乡元山村。

  元山村党支部书记赵来龙告诉记者,村里原有400多户934人,上世纪因国有企业征用了大量土地,村民都成为非农业户口,如今村里劳务输出率高达95%,常住人口仅100多人。针对村民居住分散、联系不便的实际,村里因地制宜,划分片区成立5个调解工作室,采取灵活多样的调解方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无形之中。

  “我们这儿有各种微信群,‘智慧党建群’‘平安建设群’‘调解矛盾群’等等,特别方便大家交流,甚至交电费、上医保等都能在微信群里解决。”元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卢娥鱼打开手机向记者介绍。

  在微信平台里,村民足不出户,就可咨询事、反映诉求,而“两委”工作人员也实现了就地解决问题、化解纷争。

  如果说元山村的“枫桥经验”是以“互联网+”为契机,那么40多公里外的光裕堡乡大木瓜村是如何让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幸福村”呢?

  整村脱贫后的第一个春天,大木瓜村召开“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动员会,党员蔺常青说:“驻村工作队帮了咱四年,俗话说‘靠人都是假,跌倒自己爬’,咱要是学不会自己干,驻村工作队一走,咱又会回到‘解放前’!”

  他的发言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党支部认识到,大讨论活动正是解决党员“软脚病”的“对症药”。大木瓜村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通过学习换脑筋、谈话找差距、讨论定规划、评议明标准、整改见实效“五步法”,把大讨论的要求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能。

  村民韩应元说:“在学习中,我边想边学,感到大讨论就是让党员干部能扛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好事。”

  通过学习,党员干部的斗志被激发后,村党支部紧扣“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以及“三问四谈”,对标先进,揭短亮丑,分片入户走访,组织群众回答“咱村还需要干些啥”“咱村支部工作还有啥问题”“咱村党员谁表现好”三个问题,同时发放建言献策卡,向群众问计问策,征集群众对党支部和党员的意见。

  “戏曲协会成立以来,编排的一系列充满正能量的剧目不仅陶冶了居民的情操,还很好地把自治、法治、德治悄然融为一体,助力社区平安建设。”东石龙社区主任宫金柱向记者介绍。

  


  小社区大服务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治安稳定、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群众安居乐业,多年来无刑事案件、无公共安全事故、无黄赌毒丑恶现象、无群众上访。”作为全县乃至全市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面旗帜,东石龙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宫金柱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自2010年东石龙社区成立,宫金柱就在这里工作,他见证了东石龙社区的“成长”。社区党支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双日双评”,通过开展以“学”为基础的“主题党日”活动和以“做”为关键的“党员先锋行实践日”活动,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社区党支部更是将党的建设延伸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工作做到哪里,党员就活动在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

  “我一直认为应该用身边人的身边事,去教育身边人。”宫金柱说。东石龙社区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也有建国前老党员,更有新时代涌现出的各行各业优秀党员代表,社区组织他们定期讲党课、讲事迹,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日常言行感化教育身边的人。社区还建立了“党员先锋岗”,每年开展“我为群众办一件事”活动,充分发挥驻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多年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每逢节假日都会去慰问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社区实行服务“全日制”;社区与辖区范围内非公经济组织联合成立“晋绣坊培训基地”“金石雕刻培训基地”“民间工艺美术培训基地”,定期举办免费技能培训,近年来共培训530余人次,就业460余人。

  同时,该社区把活跃居民文化生活,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来实施。

  走进社区“文化广场”,在戏曲协会不到40平方米的活动室里,这里常常聚满了社区居民,有人敲鼓,有人打板,还有人在甩着水袖练唱腔,一派热闹的景象。

  戏曲协会组建6年以来,每年都会在县城滨河公园举办宣传活动周,不定期地去居民小区巡回表演,不仅教育居民弘扬正能量,抵制歪风邪气,还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小法院大作为

  “诉调对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今年年初,原告吴某来法院要求与丈夫张某离婚。我在审查材料时发现原被告夫妻感情未必破裂,且有两个孩子。原来,离婚的真正原因是被告染上赌博恶习。我征得吴某同意后,邀请双方来到诉讼调解中心的‘家事调解室’,这里布置温馨,没有法庭里的庄严肃静,少了双方对簿公堂的冷漠,经过调解,被告认识到错误,保证一定痛改前非,承担起家庭责任。即将破裂的家庭得以挽回,我很有成就感。”繁峙县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刘艳霞说。

  繁峙县法院立足矛盾纠纷转变的特点,找准定位,构建了解决矛盾纠纷的一体化平台——诉调对接平台,为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减轻人民群众诉累、节约审判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作出有益尝试,以全新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成为繁峙县推进社会治理中的一张闪亮名片。

  2018年底建成的诉讼调解中心,面积约150平方米,设置有“家事调解室”“诉前调解室”“人民调解室”“综合调解室”四个调解室。目前配备16名专职调解员和来自乡镇司法助理员及人民陪审员中的60名兼职调解员,同时联合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组织开展司法调解工作。

  在调解中心的桌子上,记者发现很多登记簿,在“诉前调解案件登记簿”里,详细记录了2019年的调解案件,记者发现交通事故居多。

  繁峙县法院副院长韩文波说:“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频发,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保险纠纷数量之和约占每年受理的民商事案件的四分之一。2018年,该院积极探索司法鉴定前置到诉前的模式,对此类案件的诉前调解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一方当事人对对方提供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双方当事人可协商选择或由诉讼调解中心委托鉴定,待鉴定评估结论作出后,诉讼调解中心再进行调解。

  “我们通过对调解方式的运用和当事人诉讼心理的把握,如今,诉前调解方式已经成为办案导向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去年,我院以调解方式结案158件,调解率为15.16%;经调解撤诉案件160件,撤诉率为15.36%,总调撤率30.52%。”2018年获得的“全国优秀人民法院”荣誉,让韩文波和同事们充满了成就感,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