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扶贫 >

张振华:扶贫路上追梦人

来源:运城日报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19-03-19 10:49

村口高低不平的石子路,变成干净平整的水泥路,还加上了坚固的水泥护栏;年久失修、漏风漏雨的两层小学校舍粉刷一新,铺上新地板,新装铝合金门窗,党支部、村委会“鸟枪换炮”,还办起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配备各色健身器材的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垣曲县古城镇硖口村发生的这些变化,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张振华息息相关。2016年12月以来,张振华和黄江等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融入村“两委”班子,一手抓党建、一手促脱贫,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帮扶工作队被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评选为“模范驻村工作队”,张振华曾先后两次荣登全市红名单榜,并被所在单位授予“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稳班子,强党建:党员“一个调”,人心才会齐

  2016年12月12日,张振华到硖口村报到的当天,便接到召开全村党员大会的通知。起初,他以为是村里要为自己召开欢迎会,便早早准备好发言赶到村部。结果还没进门,就迎面碰上怒气冲冲走出会场的党员们,原来,当天会议的议题,是宣布对村里两名党员作出处分的决定。而这时,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两人剑拔弩张,为村里的事吵得不可开交,随时可能大打出手……这一切,让张振华的工作热情从天上掉到了地下。

  从不轻言放弃的张振华,决心首先充当起润滑剂,恢复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他入户走访、向包村领导请教经验,了解到当天会议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的矛盾在于缺乏沟通,便当起了“和事佬”,把他们叫在一起,共同找原因、解疙瘩。三人最后约定,任何重要决定都要实现沟通到位,“两委”班子要形成统一意见后再上大会研究。

  班子稳了,张振华开始建“阵地”。在局领导和垣曲县委组织部帮助下,党员活动室装上了宣传板面,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村部办公室也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文件柜。

  张振华将组织关系转到村里,与全村党员一起,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打折扣。第一次上党课,为增加吸引力,他精心设计,将当天的党课整理成PPT,并跑回运城单位借到了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让全村党员惊喜了一把。从那以后,硖口村的各项重大会议,都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大家呈现,干部群众参会热情普遍高涨……

  党员“一个调”,人心才会齐。党建引领,使硖口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增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得到彰显。现今,每逢五一、重阳节这样的重大节日,硖口村在村里的党员们就会不约而同到文化广场、日间照料中心忙前忙后、打扫卫生。赵晓雷是村里的一名党员,在垣曲县城经营着一家摄影店,听说村里招募爱心志愿者,他带头报名参加。去年重阳节,他自告奋勇,免费给村里40多位65岁以上老人每人拍了一张七寸照……

  谋实事,解难题:村民得实惠,哪怕人憔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钱筹齐了,两万棒的菌棒到位,硖口村集体经济就将翻开新的一页。”站在硖口村去年建成的两个香菇棚前,张振华踌躇满志。据他介绍,这个硖口村第一个大棚食用菌项目,将交给该村的垣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

  “成立好多年了,我们的合作社总算名副其实。”硖口村党支部书记、垣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垣民说,“合作社现有26个社员,以前就是帮社员销售小麦、玉米、花椒等作物,没有真正的主导产业,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积极性很高,盼着早日开张。”

  驻村帮扶两年来,张振华宵衣旰食,争取到一笔又一笔项目和资金,为村里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全村百姓的获得感有效提升。这是几年来硖口村的项目帮扶清单:

  ——2016年,在市民政局和有关部门帮扶下,先后共投入50万余元建成老年人文化广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一事一议”修建桥梁,方便了村里第六、第七居民组村民的来往出行。

  ——2017年,由于硖口村饮用水地下管网年久老化,村民吃水困难,帮扶工作队从水利部门争取资金40万余元,对饮用水主管网和入户管网进行重新铺设,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从市民政局争取到15万元帮扶资金,建成硖口村日间照料中心;完成该村老年人文化广场后续建设,并捐赠5套健身器材和一套篮球架完善广场功能。

  ——2018年,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投入20万元维修入村大桥,硬化田间道路;投入3.5万元,对党员活动室进行提档升级;投入5万元,对第八和第九居民组的村容村貌进行整治……

  “只要村民得实惠,哪怕自己人憔悴。”张振华常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扑下身,沉下心:扶志又扶智,真情暖民心

  “打竹板、台前站,表演节目大家看;我是志愿者小队员,把党的政策来宣传。习主席,真伟大,我给大家夸一夸。治国理政新思想,带领人民奔小康……”去年暑假期间,硖口村文化广场上,活跃着一支说快板的“小小志愿者”队伍。其中领头的是张雨(化名),一名正在古城镇谭家小学上四年级的10岁女孩,也是中华“浩德基金”受益者之一。

  张雨自小便失去父亲,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奶奶去年突发脑梗长期住院,家里的生计全靠爷爷一人维持。看着村里像张雨一样因贫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张振华于心不忍,和工作队队员们使出浑身解数,以“扶志”真正实现扶贫。他们对接市福利院,引进中华“浩德基金”项目,为困境儿童申请到资金资助;对接“第一时间志愿者联合会”,引进“助学圆梦行动”项目,为贫困大学生申请助学金。和张雨一样,硖口村的30余名孩子,在年满18岁之前,每人每月享受130余元的补助。除此之外,他们在学校的一切生活费也都由“浩德基金”资助。如今,张雨不仅有了上学的机会,在班里经常名列前茅,更有了生活的勇气和回归社会信心。

  精准帮扶,不仅要“扶志”,还要 “扶智”。驻村期间,张振华和工作队队员们将“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张振华注重培养贫困户自我解决难题的能力,先后开办多起政策宣讲班和技能培训班:开办扶贫政策宣讲班、医疗扶贫政策宣讲班、金融扶贫政策宣讲班、核桃修剪技术班。其中金融扶贫政策宣讲班一结束,35名贫困户与晋商银行签订了“五位一体”间接贷款,4名贫困户到建行申请到5万元贴息贷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8年,硖口脱贫73户23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4%。张振华,这个扶贫路上追梦人,仍在上下求索……

记者 杨红义 张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