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苑 > 国学经典 >

古时为何在“午时三刻”问斩

来源:国学网 | 责任编辑:鲁高 | 发布时间: 2018-12-12 15:51

  小时候看《水浒传》,觉得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情节,就是劫法场。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里,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场,报来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正在此时,梁山好汉一齐发作,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又如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里,卢俊义要被处斩,也是在十字街头法场上,也是“午时三刻到了”一声喊,刽子手就要动手,等在酒楼上的石秀吼一声“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拔刀跳下来,拖起卢俊义就走……。

  在我国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

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