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苑 > 国学经典 >

曾国藩的“三不”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王英 | 发布时间: 2020-05-27 09:51

  杜克斌

  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着重要一席,备受人们推崇。尤其是他在修身养性方面,不仅有独到见解,而且身体力行,律己很严,被称为一代完人。虽说他的观点、理念并非句句珠玑、字字真理,但自成一家之言,也给后世留下了一笔精神宝藏。

  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说:“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服神钦,到处人皆敬重。”此“三不”,不论是对做人还是为官,都有着极强的启迪意义。对位居领导岗位的人来说,尤应细细体会。因为做人达不到这“三不”,虽有欠缺、有害处,毕竟只涉及个人利益,影响有限,但若作为单位、部门的领导,背离了这“三不”,则后果不可小觑,甚者可以说贻害极大。正因如此,为官理事,履职尽责,对此“三不”不可不察。对于我们许多单位、企业的高管、干部来说,亦当以此“三不”为镜来正衣冠、砺言行、明得失。

  所谓“不贪财”,并非仅指不贪赃受贿,也包括不与民争利,工作安排、绩效考核,首先考虑员工利益;费用向基层倾斜,福利向一线倾斜等。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力激发员工活力、鼓舞员工斗志、团结一致向前进。一事当先,先替自己打算,甚至贪得无厌、得陇望蜀,锱铢必较、斤斤计较,只会失去员工信任、窒息员工活力、消解员工斗志。若此,作为领导者,何以领,又以何导?

  所谓“不失信”,当谓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有诺必践。古人云,言而不信,不知其可也。只有说到做到、取信于民,方能凝心聚力、一呼百应。但在具体实践中,出尔反尔、朝令夕改,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者,并不少见。这既让员工无所适从,使得自身失去了公信力,也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工作的顺畅开展。工于心计者,或许能得逞一时,但终究会被人识破而成为失信者,一个说话不算话的领导,其领导能力能让员工信服吗?

  所谓“不自是”,即谦虚、谨慎,注重调查研究,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广开言路,博采众长,而非固执己见、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唯我独尊。权力越大,位置越重要,越应时时警醒自己,不让自己沉迷于权力的自大、自傲、自满。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兼听则明、多思而行,方能避免失误、偏差,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一意孤行、独断专行,不出问题是侥幸,出问题则是必然。

  曾国藩的“三不”,既可视为做人的要义,也应是为官的准则,虽说用词没有那么高大上,但若真能恪守、践行,也非易事。在这个时代,我们应时时反省、自察自己是否做到了“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这样做下去,不一定会成为完人,但肯定会防止走入歧途、误人误己、贻害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