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综治 >

稷山县太阳乡蹚出“三个一公里”农村社会治理新路子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王英 | 发布时间: 2020-06-29 11:25

运城长安网讯  太阳乡地处稷王山北麓,稷山县西南,与万荣县、闻喜县接壤,全乡辖19个行政村,53000余口人,土地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万余亩,是稷山县重要的农业乡镇,是后稷教民稼墙,中国原始农业的发祥地。

  太阳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三零”单位创建为抓手,立足实情,创新探索,坚持“三措并举”,积极主动实践,努力蹚出一条“三公里”农村社会治理的太阳之路。

1593401461576930.png


  打造“2+N”阵地体系,迈出“一站式”服务的“最先一公里”。

坚持“重在应用、贵在实用”的原则,着力打造了“2+N”乡村两级社会治理阵地体系。

“2”就是乡级建立了便民服务和矛盾纠纷调处“两个中心”。通过资源共享,实现高效服务,形成了“集中办公、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工作模式,真正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两个中心共投资15万元,目前,软硬件配备到位,工作机构、制度等全部到位。中心运行以来,共受理群众办理低保、转团关系、计划生育等业务事项200余件,接受法律咨询、政策咨询等25次。

“N”就是全乡19个村都建立了标准化的综治中心。村级综治中心涵盖了矛盾调解、心理咨询、法律服务、视频监控、群众接待、治安巡逻等功能,设施齐全、制度健全、人员到位,运转顺畅。“2+N”阵地体系的打造,为全乡创建“三零”单位,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阵地保障”。

  构建“三联动”组织架构,走好“保姆式”治理的“中间一公里”。

坚持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构建干部群众、综治网格、司法队伍“三联动”组织体系。

一是干部群众“集结”联动。牵好各村党支部书记“牛鼻子”,引领各支部书记组织联合干部群众规范化组建团委、妇联、民调会、治保会、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巡逻队等基层组织,夯实群众自治力量。特别是民调会,党支部书记担任会长,注重吸收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驻村律师、民警参与民事调解,并实行“一月一例会、一季度参加一次乡例会”制度,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

二是司法力量向“下”联动。19个村“一村一警”、“一村一律师”全覆盖。19名驻村民警、7名法律顾问严格落实“一月一走访、一值岗”活动,在宣传法律法规、指导治安防范、监管重点人员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多网合一”高效联动。整合了政法综治、民政、劳保、安监、计生等十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科学配置网格力量,组建“网格总长+网格长+网格员”的网格队伍,落实网格员日巡查、周汇总、月分析、季研判制度。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员互动、问题共处,确保“人在网中管、事在网中办、问题在网中解决”。目前,全乡19个村共组建各类村级自治组织190个,人员近300名;1—6月份以来,常态化参与疫情防控、村级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了下王尹板蓝花活动、小阳村姜嫄文化活动以及“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等;村级一线排查矛盾纠纷25件,调处21件,处置率84%;建立健全村级各类管理制度11项。

“三联动”组织体系实现了“点对点”精准发力,让群众的事情有处找、有人办,真正为创建“三零”单位提供了“保姆式”服务,为推进“三治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运行“1+X”矛盾化解机制,跑完“订单式”处置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保障畅通农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合理诉求,乡一级重点推行了“1+X”矛盾多元化解机制。

“1”是“一”门受理。乡综治中心专人专班制,集中受理群众来信来访,造册登记。

“X”是分类化解。根据受理的信访事项,分类建好台帐,并由乡党委书记或政法委员批转给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和土地所、经管站、民政办、司法所等职能部门调查处理。对较易解决的矛盾纠纷,由包村干部配合村“两委”抓处置;对一般性的矛盾纠纷,由包片领导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抓处置;对复杂的矛盾纠纷,召开信访接待调处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判,成立专案组,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聘请法律工作者进行法律指导,集中化解。

今年以来,乡信访办共接待群众来访案件16起,化解成功成卷12起,1起转司法机关,3起正在调处。接到12345运城政务热线反馈问题22起,全部办结回复,切实起到了“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