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苑 > 一线诗笺 >

做有温度的法院人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古海珠 | 发布时间: 2020-06-15 11:21

1592191376942025.png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

  我们几乎活成了行走的感叹号

  我们吞进社会情绪

  又吐出更多的社会情绪

  法院在这个时候成为各种情绪的宣泄口

  每天有大量的当事人来院

  咨询、立案、开庭、执行

  ...

  “我有当事人在等着”

  成为每一位办案法官的口头禅

  ...

  生命渐阔

  时间刷洗得越久

  真的东西就越凸显

  今天,想给大家讲个温暖的故事



  做有温度的法院人

  2017年3月,我有幸调入法院执行局,初来乍到我多次看到执行干警严肃约谈被执行人的样子,心里不免有些打怵。接触多了之后才发现,在严肃执行的背后,深藏的是一颗颗为民维权、为民担当的责任心。

  凌晨五、六点,当人们还沉浸在香甜睡梦中时,他们早已整装出发,只为凌晨突击;

  夜晚七、八点,当夕阳西下,夜幕低沉时,他们还奔波在执行路上。

  看出了我的惊讶,他们笑了笑告诉我说,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是常事。我惊愕地问他们累不累?而他们只有一句话回答我“当事人在等着”。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无法一一讲述每一起案件背后的故事,因为这样的故事讲也讲不完。但我知道,他们执行的每一个案子、过往的每一份经历都蕴含着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切为了老百姓,为老百姓多办点事!

  故事就是这样一天天的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他和她,让司法的天平不偏不倚,让心中的法徽逐渐升温,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修辞,一切好像本应就这样自然。

  所以,我也常常在想,作为听故事看故事的人,在踏进执行局的那一天起,我也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将我的那部分温暖融入其中,让故事有着更为完美的结局。

  2015年王某因与儿子杨某之间产生纠纷分别以赡养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将其儿女状告至我院,当时作为书记员的我,参加了该案的庭审活动。开庭审理、敲字记录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但对于每一个踏入法院的当事人来说,我们的日常工作,却是足以让他们寝食难安的大事。

  赡养老人本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但母子二人多年来,因生活中的琐事及土地承包经营收益问题导致长年关系不和,杨某对母亲不管不顾,村委会也曾多次调解,但最终无果。法院依法判决杨某每月支付王某赡养费并将其耕种王某的承包地予以返还。

  故事到这是不是已经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呢?当我华丽的转身成一名执行干警时,案件也进行到了执行阶段。

  执行干警杨晓刚、薛彦春既是办案人员又充当着王某的“儿子”,在每月给王某执行赡养费的同时,三个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送赡养费、唠家常。

1592191720758812.jpg

  “杨法官,我的腿疼了起来,你来帮我在城里买点药”,“杨法官,我家的杏儿熟了,你来尝一尝”,“杨法官,你最近怎么不来了,我挺好的,就是一段时间不见你了,你和彦春一起来”,“杨法官......”。

  四年来,在杨法官的努力付出下,王某的儿女终于同意将王某送往养老院生活,并承担了除赡养费以外的营养费、医疗费等,让王某告别了孤身一人生活的困境。

  2020年6月9日,杨法官亲自帮老人整理日常必需品、将老人家送到养老院并将王某的生活习惯告知给院长。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是暖的,法律虽然是冰冷的,但人心始终是温暖的。

  从事民事审判执行工作多年深知,司法为民不是一句口号,为民初心体现在我们法院人执法办案的一言一行中,在追求结案的过程中,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体力但每当看到当事人赞许的目光、舒心的笑容,即使累,内心也会倍感温暖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