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综治 >

新绛县:“四加联动”破解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难题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王俊晰 | 发布时间: 2022-05-24 16:51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新绛县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流程不标准、能力不专业、程序不规范、协同不高效的问题,系统谋划、靶向发力,探索形成了“方案+持证、手册+培训、队伍+制度、清单+机制”的“四加”模式,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方案+持证”

  破解执法流程不标准的问题 

  “方案”——印发《全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改革工作的执行依据、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细化分解任务,制定时间表和进度图,层层压实责任。各镇编制并公布“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事项、随机抽查事项、音像记录事项、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五个清单和行政执法事项服务指南、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流程图,明确行政执法的权力范围、工作程序、举报投诉,让行政执法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持证”——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全县9个乡镇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建设,全面推行“人人持证,全员执法”,要求乡镇符合条件的320名现有人员全部参加执法资格考试,最短时间内领取执法资格证,彻底解决乡镇执法力量不足问题。

  “手册+培训”

  破解执法水平不专业的问题

  “手册”——编印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问答手册》,涉及《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公共法律法规、山西省行政执法条例、三项制度及执法文书等主要内容,下发至9个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成为乡镇行政执法的指导书、工具书。

  “培训”——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制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方案,以线上“行政执法大讲堂”、线下统一培训、业务对口指导等常态化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健全县直执法部门与乡镇之间常态化联系“传帮带”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帮助乡镇开展工作。县级“十大领域”执法单位分别包联一个乡镇,分批组织乡镇执法人员到县级执法部门跟班学习,全流程办理1至2起案例。选取典型执法案例,进行现场执法教学,在干中学,学中干,破解乡镇执法人员能力不足的难题。

  “队伍+制度”

  破解执法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一支队伍”——整合现有执法力量和资源,配齐配强由乡镇长兼任队长,乡镇副职任副队长,成员由公安、自然资源、市监、司法等派驻站所人员,乡镇综合执法办公室人员组成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县直队伍派驻乡镇站所人员全部编入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由乡镇统一调度指挥,工作考核以乡镇为主,实现了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

  “三项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乡镇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前部署事前事后公示工作;统一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配备了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装备,对行政执法程序启动、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执法全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各镇配齐配强2名以上法制审核人员,加强法制审核工作,切实做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过程全程留痕、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有效。

  “清单+机制”

  破解协同执法不高效的问题

  “一张清单”——动态调整乡镇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下放一些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方便有效的执法事项。细化“乡镇法定执法事项、县级应承担委托乡镇执法事项、‘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执法事项”内容,实现了乡镇范围内“看得见的全能管得着”。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对比较突出的私搭乱建、环境污染、赶集占道经营等问题,能够可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责任快速有效处理,改变了过去遇事只能向上“搬救兵”的被动局面。

  “四项机制”——建立健全乡镇行政执法日常巡查、执法协调、统一调度、执法保障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实行“网格员吹哨,执法队报到”,339名全科网格员开展全天候、全方位日常巡查,简单问题依法依照简易程序快速处理,复杂问题及时报告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办依法处置,实现了“看得见、管得住”;各镇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牵头启动协调联动机制,整合执法力量,发挥联动优势,解决乡镇“看得见、管不着”的案件。今年以来,全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禁三烧”等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共计344次;拆除违章建筑33处;与县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50余次,让更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