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队伍建设 >

为英雄正名——跨越千里的烈士“回家”路

来源:运城检察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王云欣 | 发布时间: 2025-08-08 10:2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特别的故事,一个关于名字、关于尊严、关于检察院公益诉讼如何守护记忆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牺牲在雪域高原的烈士——卜祥瑞。

1754620024263866.png

破损纪念碑:英雄身份疑云初现

故事开始于永济市尚志村村口一块破损的纪念碑。我们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时发现该纪念碑碑身斑驳,字迹模糊,没有保护标识,更看不到管理的痕迹。这场景,让人心疼,也立刻引起了我们的警觉:这位卜祥瑞,他究竟是谁?他真的是烈士吗?他的纪念设施为何如此破败?

为了拨开迷雾,我们一头扎进了永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旧档案里。这一查,却查出了一个“乌龙档案”!在一份1973年的“病故军人登记花名册”里,清晰记载着:卜祥瑞,1958年,在四川省理塘县“病故”。但另一份“三属户”抚恤金发放名单中其母亲身份明确标注为“烈属”!两份档案,一个说“病故”,一个说“烈属”!这就像一本糊涂账,让英雄的身份变得扑朔迷离。

1754620085951395.png

千里追证:高原上的真相探寻

为了给英雄正名,我们的公益诉讼检察团队决定:千里追证!目标——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

高原反应如影随形,头痛欲裂,胸闷窒息,每一步都像拖着千斤重担。身体濒临极限,却挡不住追寻真相的脚步。在档案馆落满灰尘的架子前,我们如同在无边的大海里打捞一枚沉入海底的针。一层层翻找,一次次失望,时间仿佛凝固,汗水一点点浸透衣衫。 终于,在架子最底层——找到了!找到了!是卜祥瑞!”——嘶喊破开沉寂!烈士的足迹在泛黄的纸页间骤然清晰!在卜祥瑞的干部档案中,明确记载着籍贯山西省虞乡县尚志村。然而追寻并未停止,在庄严肃穆的理塘县烈士陵园,编号“右263”的墓碑上清晰地刻着:卜祥瑞,男,山西小白乡人,1949年5月入伍;1958年牺牲。然而,安葬在烈士陵园的“小白乡”卜祥瑞和永济卜祥瑞是同一个人吗?这个细节就像一根刺,扎在了我们心上。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再次踏上崎岖不平的318川藏线,来到甘孜州档案馆,不顾高原反应的持续侵袭,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线索,反复求证……厚厚的档案被一页页翻开,历史的尘埃被轻轻拂去。在一份理塘县革命人员牺牲登记表中,一行清晰的记录跃入眼帘:卜祥瑞,永济尚志村人,1958年在一场战役中牺牲!还有一份寄往永济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的函,明确记载到:永济尚志村卜祥瑞是烈士。铁证如山!他是当之无愧的革命烈士!同时,我们还登录了“中华英烈网”进行核查。结果发现,上面关于卜祥瑞烈士的信息,只有孤零零的牺牲时间和地点。名字不全,哪年参加革命?担任何职?因何牺牲?这些关键的生平事迹,一片空白!家乡档案错误,远方墓碑籍贯错误,国家网站信息不全…这些问题叠加,伤害烈士尊严,刺痛烈属心灵,模糊历史真相,损害我们全社会尊崇英烈的共同情感和价值追求!这已不是小事,而是关乎公共利益的大事!

1754620149293493.png

让英雄之名重归星河

面对沉甸甸的责任与烈属殷切的期盼,永济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了检察建议:请立即行动,纠正错误,保护好英雄的荣誉!这份检察建议,迅速得到了响应:远方碑文终得正:经永济市人民检察院、理塘县人民检察院与两地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动履职,原墓碑上的错误籍贯信息终获更正。英雄的“根”,终于清晰地回归到他长眠的土地上。英名永铸史册间:检察建议精准发力,督促履职。永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迅速响应,积极对接上级,将卜祥瑞烈士的生平事迹,完整、准确地补充录入到“中华英烈网”的烈士名录中;并协调推动地方志将其壮举载入家乡史册。英雄之名,从此闪耀国家英烈殿堂,永铭故土历史长河。烈属心灵获慰藉:工作人员带着查清的资料和敬意,专程找到卜祥瑞烈士的家属。详细讲述了亲人在理塘高原战斗、牺牲的光荣历程,送上了更正后的信息资料。烈士的家属紧紧握着那份材料,眼里闪着泪光说:“谢谢你们,让我哥哥‘回家’了。”

1754620228377770.png

守护英雄,就是守护民族的精神根脉

“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永远奋斗。”(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2月13日在江苏徐州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强调)检察机关的一份建议,不仅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更传递着全社会对英雄最深沉的缅怀、最崇高的敬意!这个跨越千里、历时数十载的“正名”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它告诉我们:英雄的名字,不容错写!英雄的事迹,不容遗漏!英雄的尊严,不容轻慢!

通讯员:马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