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平台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本
来源:临猗县委政法委 运城政法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王云欣 | 发布时间: 2025-09-29 14:59
在山西省临猗县城双塔北路,一座占地1760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成为当地群众口中的矛盾化解“终点站”。这里,是临猗县综治中心——一个整合多部门力量、实现“只跑一次腿、事情全办妥”的基层治理新平台。
来自四川的阿某在工地受伤后,维权之路一度陷入困境。包工头仅支付5000元后便失去联系,他辗转多个部门无果。在临猗县综治中心,调解员郭富田迅速组织劳动监察员、法律援助律师联合调处。短短三小时,双方达成5万余元赔偿协议。“以前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一个地方全办妥了。”阿某感慨道。
这一变化得益于中心的“常驻+轮驻”机制,实现劳动仲裁、司法调解、法律援助无缝衔接。
北景乡吴女士的丈夫三年前因公死亡,因赔偿金分配问题引发家庭矛盾,亲情在争执中冻结。中心介入后,专职调解团队联合司法所、妇联启动联合调处,经过七次协调,最终达成协议,持续1095天的家庭纠纷得以平息。
这正是中心“全链条解决”机制的成效。从情绪疏导到法律确权,多部门按照“调解—仲裁—复议—诉讼”法治路线图协同发力,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只跑一次,一次办妥”——不仅是墙上的标语,更是群众的切身感受。水果摊主老王与物业公司的纠纷,提交材料后两小时内便迎来调解员;某小区十余户居民的供暖问题,经住建局、供热公司驻场代表联合勘查,三天内拟定解决方案。
高效率背后是限时办结机制的支撑:简单纠纷当场调处,复杂事项明确解决时限并全程督办。
自今年6月升级改造以来,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157批次320人次,成功化解砖厂工人讨薪、烧伤赔偿、幼儿园打架纠纷等问题。数据显示,重复信访量下降35%,劳动纠纷调解周期缩短至15天。
“这不是简单的部门集合,而是治理生态的重构。”中心负责人董宁君介绍,公安数据与网格员巡查信息实时交互,疑难案件自动触发多部门会商。
当最后一位访客离开,引导员轻轻地将“人民调解”指示牌归位。这座小楼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对琐碎矛盾的化解。它用实践证明:基层善治的密码,藏在职能部门从“物理集中”到“化学融合”的蜕变中,藏在每起纠纷按法治路线图精准疏导的实践里,更藏在群众从治理对象变为参与主体的角色转换间。
这份写在民心上的答卷,为平安三晋标注下充满温度的“临猗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