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河津市“警调对接”高效化解纠纷六十万欠薪一日到位

来源:运城政法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10-20 10:03

2024年的最后一天,河津市某建筑工地上,30余名陕西籍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而与项目方陷入僵持。得益于河津市推行的“警调对接”联动机制,这场纠纷在14小时内得到圆满解决。次日,即2025年元旦,60万元工资款全部发放到农民工手中,创造了当地化解群体性纠纷的新速度。

2024年12月31日上午,河津市公安局城区中心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城西建筑工地30多个农民工围着项目部,情绪激动”,接警后,派出所迅速启动了“警调对接”机制。由派出所副所长柴建华、市综治中心品牌调解员白印侠、裴冬梅组成的调解团队5分钟内即赶赴了现场。

面对情绪激动的农民工和多种原因欠薪的复杂局面,调解团队分工协作,高效处置。调解员白印侠负责与建筑公司负责人沟通,核对账目、阐明法规;调解员裴冬梅则运用乡音乡情安抚民工情绪,疏导心理;副所长柴建华在现场维持秩序,普及合法维权途径,防止矛盾激化。

经过连续14小时的沟通协调,调解团队从企业实际出发,提出了动用项目备用金优先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解决方案。2025年1月1日凌晨,建筑公司将60万元工资款全额划转至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

“原以为要耗上十天半个月,真没想到睡一觉钱就到账了!”农民工老张在查到银行到账信息后激动地说。这场跨越新年的调解,不仅解开了农民工的“薪结”,更温暖了他们的归家路。

此次高效调解是河津市深化“警调对接”机制的生动例证。该机制通过公安民警与专业调解员的联动,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快速响应、专业调处和闭环化解,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