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与合之间守护童真
来源:山西法治报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07-14 10:41
盐湖区人民法院在调解离婚纠纷案件中创新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作为父母,要注重家庭建设,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近年来,因家庭离异导致的教育缺失引发未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日益明显,盐湖区人民法院在调解离婚纠纷案件中创新“先行调解+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盐湖区人民法院在调解涉未成年人离婚案件中,牢固树立亲情修复理念,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平衡点,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方面不断创新举措,以调解离婚纠纷案件工作为切入口,对先行调解中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纠纷案件进行教育引导,促进了未成年人父母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张某与魏某结婚二十余年,婚后育有二子,大儿子现已成年,小儿子正上幼儿园。婚后双方因生活琐事和经济问题无法有效沟通,导致家庭矛盾逐渐恶化,张某遂二次向法院起诉离婚。
案件进入法院后,在了解到张某与魏某离婚诉求涉及未成年子女时,立案庭决定采取“先行调解+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开展调解工作。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详细了解了双方的婚姻家庭情况,秉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出发,耐心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该院家庭教育指导师梁晋芳也从其专业角度,巧妙将法理、事理、情理相融合,结合科学的教养理念,分别对双方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当事人释放压力、减少对抗、直面矛盾、理性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双方密切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给予孩子充分的陪伴和教育,共同守护孩子的成长。经过多轮调解和专业指导,张某与魏某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子女教育中的不足,表示在今后将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晒亮评
当婚姻矛盾遭遇未成年成长困境,在婚姻关系的分合之间,未成年人的心灵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孤岛”。盐湖区人民法院以“先行调解+家庭教育指导”的创新模式,以司法智慧搭建起修复亲情、守护成长的桥梁。这一司法实践突破传统离婚案件“就案办案”的局限,将司法关怀从单纯的矛盾化解,延伸至未成年人的长远成长,既以柔性调解化解夫妻矛盾,又以专业指导唤醒父母的教育责任。通过法理与情理的交织,法院不仅解决了家庭纠纷,更以法律之力重塑家庭教育的根基,将冰冷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守护未成年人的温情力量,为未成年人撑起了一片充满安全感的天空。
此举不仅彰显了司法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主动担当,更以“一案双解”的智慧,为破解离异家庭未成年人教育难题提供了法治样本,让法治的阳光真正照进每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