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平安建设 >

跨越千里"云"握手 四载欠费"屏"上圆

来源:夏县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08-29 10:20

“没想到我要了这么多年的修理费,这次终于有了着落,法院真是帮了我大忙!”近日,夏县人民法院水头人民法庭庭长王淑丽组织重庆过来应诉的原告常某和远在福建打工的被告张某(夏县水头镇兴南村人),就被告欠付原告的修理费进行了调解,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至此,这场横跨重庆、山西两地,历时四载的承揽合同纠纷,在法官的智慧调解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案情回溯

2021年,原告常某在中铁十二局重庆至安岳高速项目一、二标段经营汽修店时,与被告张某(夏县水头镇兴南村人)结识。张某因承包工程组建车队,车辆长期在常某的修理店维修。起初双方合作顺畅,修理费均按期结清,却不想随着张某转赴外地承接工程,一笔 30000 元的修理费却成了“悬账”。此后,常某多次电话、微信催讨,张某始终以“工程款未结算”为由拖延支付。无奈之下,常某一纸诉状将张某诉至夏县人民法院。

1756434214843809.jpg

案件受理后,新的难题接踵而至。常某提交的修理费条据均为自行书写,未经过张某签字确认,欠款数额缺乏直接书面佐证;更棘手的是,张某此时远在福建打工,还因儿子赌博背负不少外债,短期内无法返回夏县应诉,双方地域相隔千里,传统诉讼程序不仅耗时久,还会加重当事人经济负担。

智慧破局

“当事人跑一趟不容易,跨地域诉讼更耗精力,不能让当事人跑冤枉路、花冤枉钱!”考虑到常某跨省维权的奔波之苦,以及张某因债务压力产生的抵触情绪,王淑丽决定打破“坐堂办案”传统模式,依托远程调解系统开启“云端”解纷。调解前,法官团队仔细梳理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链,确认张某对欠款事实无异议。调解中,通过视频连线与张某“面对面”沟通,既向其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承揽合同付款义务的规定,又耐心倾听其“被儿子拖累、暂时经济困难”的苦衷;同时做通常某工作:“大家都不容易,分期支付既能缓解您的资金压力,也能让张某逐步履行义务。”

1756434230198747.jpg

经过多轮线上、线下沟通协调,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常某同意张某以分期方式支付其修理费30000元,张某也承诺会按时履约,不让这笔“拖欠四年的欠款”再拖下去。

典型意义

1756434251932787.jpg

从“千里赴诉”到“云端解纷”,从“证据存疑”到“握手言和”,这起承揽合同纠纷的圆满解决,不仅是夏县人民法院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提升司法效率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如我在诉”的司法为民情怀。正如王法官所说:“群众的事没有小事,哪怕相隔千里,只要我们多用心、多想办法,就能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通讯员:樊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