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扶贫 >

夏县引领贫困户挪出穷窝搬进新家

来源:运城日报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20-01-21 10:31

  去年以来,夏县以挪穷窝、拔穷根的治本之策为抓手,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精准出战、精确脱贫,做到标准不降低、要求不放松、力度不减轻,决战决胜深度贫困,着力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问题,引领贫困户挪出穷窝窝,搬进新家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推进夏县小康建设。

  一是强化“四个严把”,担负责任使命。严把责任落实,建立“县级统筹、部门协同、乡镇实施、包联到户、搬迁到人”的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干部斗志昂扬、全县合力攻坚的良好态势。严把政策界限,严守搬迁对象界线、住房面积标线、搬迁不举债底线、项目管理红线、资金使用高压线,确保应搬尽搬、不掉一户、不漏一人。严把工程质量,严格选址、施工、验收各个环节,对排查出的隐患立即整改、全面清零。严把资金管理,制定《夏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将易地搬迁资金全部纳入共管账户,做到了专款专用、安全合规。

  二是创新“三三机制”,建设美好家园。该县将三年任务一次规划,把县城、中心城镇、工业园区和景区周边最好的地块作为集中安置点,实施“三规三监三个配套到位”机制,使贫困群众一步进入城镇化。其中,“三规”就是制定“住房建设、产业发展、旧村复垦”三个规划;“三监”就是实施“政府监管、群众监督、专业监理”;“三个配套到位”就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业就业项目配套到位,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三是狠抓“三业并举”,引导增收致富。狠抓老村产业、新村产业“双产业”。同时,注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采取企业或合作社牵头经营,政府整合资金入股,村集体按8%左右的比例分红。狠抓外出务工和就近务工“双就业”。以“凤还巢”关心关爱计划为契机,在泗交祁家河安置点周边建立就业创业基地,引进香包制作和电子元件组装企业,解决200余人易地搬迁群众就业,户均年增收1.2万元左右。同时,强化适用技能培训和用工对接。目前,该县搬迁户就近务工1855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外出务工598人,人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狠抓自主创业和联合创业“双创业”。采取建设电子商务“双创”基地、小额信贷贴息帮扶、财政资金倾斜支持等措施,鼓励引导搬迁群众自主创业、与企业或合作社联合创业121户436人,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实现人人有技能、户户有项目、增收有保障。

  四是做到“四个建立”,配备优质服务。建立基层党建机制,在新家园建立联合党总支1个、党支部6个;划分网格单元96个,实行三级管理,由党员担任网格长、楼(巷)长、单元长,党员结对包联贫困户,实现了党建引领从精准识别、搬迁入住、社区治理、后续发展全覆盖。建立社区管理机制,制订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社区管理实施方案》,将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与居民管理融为一体,建立“3+2”管理框架,实施“三三”组织管理模式。建立后续保障机制,对搬迁的贫困学生实行就近划片入学,在每个安置点设立标准化卫生室,配备执业医师1名,让搬迁群众享受基本的卫生服务。同时,绘制旧村生活记忆墙、乡土文化墙和德孝文化墙32面,让搬迁群众“留得住乡愁、更有归属感”。建立拆旧复垦机制,目前该县有易地扶贫1720户,拆除1362户,拆除率79.19%;整自然村109个拆旧复垦已完成51个,纳入景区开发11个,正在拆除的47个,拆除率56.9%。 (贾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