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法治 >

运城市“七五”普法工作纪实

来源:运城市掌上12348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20-12-01 09:04

  凝心聚力 普治并举 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夯实法治之基

  ——运城市“七五”普法工作纪实


  “七五”普法以来,运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执行“七五”普法规划和“七五”普法决议,健全普法机制,突出普法重点,创新普法形式,培植普法亮点,营造了全市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发挥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新闻网、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朝闻天下》、央视新闻网、山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全市的“七五”普法工作进行了报道。运城市被全国普法办评为“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一、科学谋划布局,保障体系健全有力

  强化顶层设计。“七五”之初,运城市委、市政府批转《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将普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综治考核和文明创建考核内容。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七五”普法决议。成立了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制定工作细则,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督查检查制度等工作制度。

  


  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多次研究部署普法工作;市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带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基层,监督检查普法工作;政法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及分管副市长多次听取普法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发挥组织、协调、督促作用,分年度、按节点督促各单位认真完成年度普法任务。

  


  召开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

  强化经费保障。“七五”期间,全市各级、各部门将普法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并根据工作需要动态调整。此外,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参与到普法工作中来。今年,由山西千禧农业集团冠名赞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网络电视微视剧第一季30集已开始拍摄。

  


  百集《民法典》法治微电影演员海选现场

  二、 加强统筹协调,落实部门普法责任

  统筹推进制度化。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统筹制定年度《市级部门普法责任清单》。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阶段性重点工作,利用各类时机、各类媒体对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征集,加强法治阵地建设等阶段性重点工作逐一安排。通过定任务、定节点、定责任,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常态化、制度化落实。

  


  现场做履职报告

  日常指导精细化。一方面围绕中心工作,统一发布宣传内容,同步开展普法宣传。如在扫黑除恶宣传、疫情防控专项宣传、民法典等宣传中,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指导发布宣传内容,市直各单位同频共振、协调联动,形成宣传合力。另一方面建立推进工作台账,通过电话、微信群、工作邮箱、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形成工作重点及时安排,工作进程及时掌握,工作成效及时反馈“三及时”精细化指导督促模式。

  

  


  市委中心组召开“民法典实施的现实意义”讲座


  督促考核立体化。量化细化考核标准,制定了《运城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实施方案》,形成了以单位自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评议团实地考察,其他普法责任单位交叉打分互查,召开履职评议大会现场评查等立体化考核评价模式,对各普法重点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督促考核。

  

  

  

  评议团查阅资料、现场考察并评分

  三、聚焦工作重点,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一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实际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法律进商会(民企)”、法律进高校、扫黑除恶、脱贫攻坚、根治农民工欠薪、禁毒、新冠疫情防控、“三零创建”等专题宣传活动。疫情防控期间,聚焦群众需求,编制疫情防控电子读本,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开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法治宣传,为我市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准确把握重要内容。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年度党校主体班培训内容。加大宪法学习宣传力度,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和宪法知识考试,市县乡三级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近9万余人参加了无纸化网上学法用法考试。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上好一堂宪法课”活动,连续成功举办运城市五届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运城中学黄律欽同学在全国“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高中组一等奖。

  

  


  


  三是靶向对准重点人群。抓领导干部这 个“关键少数”。制定《关于强化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进行规范,推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学法清单,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试点推动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集中旁听庭审,线上线下累计参与领导干部7000余人。抓青少年成长这一“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作用,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程体系,结合青少年年龄特点,通过法治主题班会、宪法知识演讲、竞赛、模拟法庭等方式,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规则习惯。以保护未成年人为主题的动画片《不要让孩子的成长有阴影》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微动漫作品。抓基层干部群众这一“关键群体”。全市乡村普遍建立起法治宣传专栏和乡村法律顾问制度。围绕农村(社区)两委换届,发放《两委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开展法治讲座,就两委换届中的涉法问题进行专题宣讲。开通“法治邮路”实施“宪法进万家”活动,组织法治宣传志愿者向全市行政村投递宪法读本,推动宪法精神走进乡村百姓、走进日常生活。

  

  


  模拟法庭活动现场

  四是充分运用关键节点。利用法律法规颁布日、实施日,“12.4”宪法宣传周,安全生产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利用地方传统文化活动日、特色宣传推介日等时机,将法治宣传推送到现场,借力施力,送法下乡。如在绛县横水的汤王庙会,河津的春节文化活动,盐湖的梨花、油菜花节,新绛的桃花节会场,临猗的“花韵果都多彩临猗”美丽乡村游等活动现场都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利用国家重大纪念日,开展特色性法治宣传活动,在庆祝建国70周年纪念活动中,精选优秀电影、优秀法治微视频,在城区各大公园、广场、社区巡回展播400余场,深受群众欢迎。

  



  

  



  


  四、突出本地特色,厚植法治文化土壤

  打造特色法治文化品牌,提升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发挥河东法治文化源远流长的优势,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持续开展“微普法”活动,从“本地方言,群众演员,身边故事,举案说法”的普法短剧,到“普法责任共担,重点内容共宣,电视网络共鸣,法治生态共建”的法治微电影常态长效机制,再到打造微视频、抖音、微博、公众号、今日头条号、直播间“运城普法”新媒体矩阵,创办《法治运城》、《法治天地》、《法治民生》、《说法评理》等电视普法专栏,组建电影放映队进行普法微视频巡映,形成了线上线下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的法治文化宣传格局。法治微视频微普法已成为法治运城建设的靓丽名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垣曲县方言普法短剧剧组卢付合、张润棉夫妇入围CCTV2017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公益广告《人如“莲”洁方得清心》荣获第十三届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征集展播活动公益类三等奖。

  繁荣群众性法治文艺,彰显法治文化的感染力。我们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法治文艺创作,将法治元素融入垣曲镲、河津干板腔、蒲剧、道情、眉户剧等地域特色文艺当中,讲好河东法治故事;创作法治墙头诗、法治情景剧、法治快板、法治儿歌等,在基层群众、儿童口中广泛传唱。通过评选法治好人,举办法治书画展、书法展,弘扬法治文化。组建法治文艺宣传队,利用农闲、消夏等时节,在乡村、社区开展法治文化节目巡演,深受群众喜爱。

  


  文艺宣传队巡演

  


  普法墙头诗

  


  书画展

  夯实基层法治阵地,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在城乡建设起一批法治文化公园、法治一条街、法治小院、法治巷道、法治文化墙,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村、社区建立法治宣传橱窗3000余个,法治宣传长廊200余条,法治图书室2800余间,法治文化墙2200余面,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县级覆盖率达100%。芮城县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被评为省级法治文化教育基地。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五、坚持普治并举,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一是将法治宣传与法治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坚持三治融合,把崇德重礼和遵纪守法结合起来,发挥德治礼序、乡规民约在农村治理中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示范户创建,结合“星级文明户”评选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市13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二是将法治宣传与实施法治惠民项目结合起来。实施法治惠民项目,其中市级法治惠民项目10个,县级法治惠民项目188个,从食品安全、校园安全、卫生健康、供热服务等方面开展法治宣讲、法治培训和法律服务。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连续实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两年来共受理群众咨询10.6万余人次。

  三是将法治宣传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充分利用“三官一律”、“两会一队”、“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等贴近群众的优势,进村入户宣传法律、调解问题、化解矛盾,进一步强化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观念,达到化解一起矛盾纠纷,法治教育一批人,法治宣传一批人,将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服务的过程转变为宣传法律知识,培育法治观念的过程,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成果转化为“三零”创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实际成效,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