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州司法所为果品交易锁牢“安全锁”
来源:永济市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11-28 10:06
“以前收果全凭口头约定,最怕遇到货拉走了,钱却拖着不给,现在有了这合同模板,条款写得明明白白,心里终于有底了!”11 月 25 日,寒风裹着果库特有的清甜气息,永济市司法局蒲州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带着满满的“法治干货”,走进蒲州镇王庄村果品交易市场的一座座果库,在冷链货架与成箱果品的环绕中,一场“零距离”普法宣传活动火热展开,为奔波在交易一线的果农、果商送上了暖心又实用的 “法治保障”。

作为运城地区知名的果品产销重镇,蒲州镇的果品产业链早已延伸至冷藏存储环节——全镇数十座果库承担着果品保鲜、中转交易的重要职能,每天都有大量柿子等果品从这里发往河南、陕西等地。然而,果库内频繁的装卸、存储、交易,也让口头约定的“隐患”愈发凸显:有的果商收购后以“质量不达标”为由拖欠货款,有的果农因未明确存储期限与库管产生纠纷……这些问题不仅打乱了交易节奏,更让不少从业者犯了难,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咱们果库交易忙,天又冷,大家没时间跑老远听课,今天我们直接把‘法律课堂’搬进来!” 带着这样的初衷,蒲州司法所联合专业律师组建“普法小分队”,先后走进王庄村5家大型果品交易点。工作人员向现场群众发放定制化普法宣传彩页,逐条解读了买卖合同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对比口头合同的潜在风险与书面合同的法律效力,针对性引导果农、果商树立规范签约意识,以合法合规的方式维护自身正当权益。这份满载实用法律知识的宣传彩页,也成为推动基层普法走深走实的“巧心思”: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买卖合同的核心条款解读,用“大白话”把“标的物交付”“价款支付”等专业术语讲透;也收录了3起“口头约定致货款拖欠”“未签合同难维权”的真实反面案例,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最实用的是附带了定制版《果品买卖合同模板》,不仅把“果品等级”“付款时限”“违约责任” 等果库交易高频问题一一列明,还特别标注了“质量异议提出期限”“存储费用结算方式”等容易忽略的细节,让大家拿过去就能用。

“以前也是看着人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全都是口头说了算,心里总觉得不踏实,现在有了这个带合同模板的彩页,签字前对着条款一条条核对,权利义务写得明明白白,再也不怕吃亏了!”拿到宣传彩页的果农王师傅仔细翻阅后连连称赞。
现场的河南客商感慨道:“去年在其他地方收西瓜就吃过亏,说好的一斤八毛钱,全部装车了非要让我按照一斤一块钱付款,一群人拦住货车不让我走,那时候天快黑了,我带着一车瓜耗不起,最后没办法,多掏了几千块才脱身,那个狼狈和憋气啊!如果当时有现成的合同文本,几分钟填写好,就不会破财受气了,白纸黑字的有证据,凡事有法律说了算。”
这场“上门普法”就像一股暖流,将精准普法、法律咨询、案例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缓解了果品产业从业者法律知识匮乏、面对纠纷忍气吞声无力解决、以无理或非法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的现状,力求从源头根除矛盾纠纷风险隐患。今后,蒲州司法所将继续聚焦果品产业全链条的法治需求,用法治力量为蒲州镇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让“法治果实”与“产业果实”一同丰收。
通讯员:孟新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