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平安 >

用为民办实事的力度 提升司法为民的温度

来源:运城日报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21-06-16 09:44

  用为民办实事的力度 提升司法为民的温度

  ——我市政法系统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图为永济市公安局交管大队组织民警在辖区世纪花园社区宣传推广便民措施 马 庚 王 萌 摄影报道


  群众利益无小事。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成果,最终都要落实在“为群众办实事”上。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市委政法委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相结合,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要内容,贯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过程。全市政法单位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服务群众体制机制,积极回应群众对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真正把教育整顿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让群众切身感受教育整顿的新成效、政法队伍的新变化,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专项执行、“跨域立案”

  ——主动作为解难题

  随着“轰隆……轰隆”的响声,夏县胡张乡一村民强占的门楼被拆除,该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冯俊某与冯永某排除妨害纠纷一案,圆满执行完毕。

  冯俊某与冯永某均系夏县胡张乡某村村民,二人住处只相隔一家,冯俊某居南,冯永某居北,两家关系一直不错。由于冯俊某平时不在家居住,冯永某便在冯俊某北房后三尺滴檐的胡同西口垒起门楼,侵害了冯俊某的相邻权。今年年初,冯俊某将冯永某起诉到夏县法院,经调解,冯永某同意于4月30日前拆除建在冯俊某房屋背后的门楼。调解书生效后,冯永某未自动履行义务,冯俊某遂向夏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为推进全市法院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市中级人民法院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市法院系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执行难”专项行动。不仅如此,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中院党组牢牢扛起主体责任,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队伍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正风肃纪、反腐强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出台了3类24条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让群众在方便满意中感受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

  在该院推出的众多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中,“跨域立案”窗口的开设,方便了很多依法需要到外地立案的当事人,成为该院一站式诉讼服务的亮点工程,近日又获得了一当事人和其代理律师的称赞与肯定。

  原告曹某经人介绍,于2019年向被告纵某运送柴油,双方约定由原告为被告垫资进购柴油,并赚取运费。2019年8月1日,双方经结算,确认被告尚欠原告垫付的购油款及运费共计2.67万元,同时由被告向原告出具了一份借条,载明欠款金额、利息等。约定的偿还期限到期后,原告多次催要,被告一直推脱未付,原告为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欲起诉被告。

  由于被告住所地远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而原告为本地盐湖区居民。根据管辖要求,原告需到被告住所地法院递交诉状等起诉材料,这对于原告来说不仅要承受路途遥远的奔波之苦,而且各种食宿、交通支出,对他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原告的代理律师从法院公众号上看到了关于“跨域立案”的相关介绍,便带着当事人和起诉材料来到了市中院诉讼服务大厅“跨域立案”窗口,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不到15分钟就完成跨域立案,代理律师连连表示“真是太方便了”!

  “请进来”“走出去”

  ——公平正义看得见

  检察机关也以听证方式办案?没错,这已不是新鲜事。从保护重大公共利益,到打开申诉人的心结,从引入“外脑”澄清法律疑难,到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近年来在检察机关的实际工作中,听证这一形式越来越常见。

  为深化、实化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推动“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提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6月7日至11日,垣曲县人民检察院开展了以“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为主题的第二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

  在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中,全市检察系统注重把教育成果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倾听民意,出台便民举措。市检察院坚持“开门搞整顿”,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4月29日上午,市检察院召开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环节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其他各单位共19名代表走进检察院,面对面座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的意见建议,共听取并梳理意见建议26条。5月14日,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和宣传教育两个部门联合前往学苑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面对面地交流,倾听他们在小区车辆停放、宠物管理、充电用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看、亲耳听,面对面、心交心,让群众说出心里话,为今后执法司法做好铺垫。

  不仅如此,紧扣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市检察院研究出台了十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群众监督。开展“察民情访民意”工作,了解群众所需所急;坚持“能听证、尽听证”原则,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专项活动,化解社会矛盾;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发展;依法打击涉众型侵财犯罪,守护好群众“钱袋子”;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温暖控申”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力开展司法救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公益诉讼,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开展法治宣传,增强法治意识等都是其中的具体内容。

  聚焦主责主业

  ——民有所呼警有所应

  5月21日,闻喜县公安局接辖区施工的省农业厅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方代表反映:小马村村民王某阻挡其项目施工,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接报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经现场询问得知系省农业厅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方在施工中将王某的一棵成品桐树铲除,王某发现后与施工方沟通不畅,愤而阻挡施工机械影响了施工进度。民警现场办公,立即召集当事双方及村委会和镇政府相关人员到场,并迅速厘清责任关系,最终达成调解意见,由施工方补偿王某树木的损失。双方对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握手言和。

  很多时候,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纠纷等难缠“小事”,都是影响群众幸福感的“大事”。在深入推进公安队伍教育整顿中,全市公安系统实实在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体民警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拉近警民关系,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民有所呼,警有所应。近段时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以队伍教育整顿为动力,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公安主责主业,听民声、解民难、护民安,通过梳理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堵点问题,继4月26日推出十件实事后,再推“我为群众办实事”15条便民利民措施。

  据了解,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为群众办理各项审批业务共计318226件,其中办理“一窗办”业务14826件,“专门办”业务122件;通过热线电话12389、门户网站、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收集群众意见112条,接受群众咨询1630人次,群众满意度达100%;破获各类案件559起,为受害群众返还资金354.96万元,其中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3起,盗窃案件165起,诈骗案件108起,非法集资案件6起,金融诈骗案件6起,传销案件12起,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2起,破坏环境资源保护案件7起,有效挤压违法犯罪空间,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件,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市公安局近期推出的15条便民利民措施分别是:优化审批事项办理服务,优化办理流程,行政许可事项压缩至相应法定时限的65%;优化一次性告知服务,全市公安机关各办事窗口在接受群众咨询时,要把所要办理业务的依据、时限、程序、所需的全部资料一次性告知办事群众;优化电动车上牌便民服务,公安机关交警部门在运城主城区设立31个办理电动自行车上牌便民服务点,方便广大群众就近、快捷、随时办理上牌事项;优化异地业务“民警代办”服务;优化24小时防诈咨询服务,开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咨询专线电话96110,并向社会公布,做到24小时在线接听群众防诈咨询、求助,一对一地解答群众关于电信网络诈骗方面的咨询;建立“窗口业务不办结不下班”工作机制;建立中高考学生办理出入境证件“快捷通道”机制;建立护航“中高考”工作机制;建立涉企案件严格审查机制;建立“即收、即转、即访、即反馈”线索快速办理机制;开展交通安全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排隐患 解民忧 保平安”专项行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开展打击涉税犯罪“百城会战”专项行动;开展“情系群众 守护平安”赃款赃物统一返还行动。

  “以案释法”“最多跑一次”

  ——法律服务惠民便民

  向历山镇两个定点帮扶村(近佛村、教水村)的党支部书记赠送《民法典》等法律图书,围绕《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讲解“非法集资”的相关规定,结合“三零”单位创建编写、表演垣曲镲、三句半、群口快板等法治文艺节目……5月25日,市司法局、农工党运城总支部、垣曲县司法局在垣曲县历山镇法治文化广场联合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 服务乡村促振兴”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意识,为“八五”普法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省司法厅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坚持把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与做好维护安全稳定各项工作相结合,与“三零”单位创建相结合,确保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有序推进。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司法局利用司法行政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量大,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这一特点,围绕“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研究出台了律师服务、公证服务、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治宣传等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律师服务、行政复议、立法与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便民利民举措有:组织律师法律顾问团,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帮助企业分析法律需求和经营风险点;深化“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在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行律师“坐班”服务制度,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把优质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畅通复议渠道,公布行政复议机构地址、电话,积极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对确需补正材料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依法及时告知,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强化纠纷化解,坚持把矛盾纠纷化解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充分运用听证、座谈等方式开展调解和解,实现行政复议“定纷止争解民忧”目标;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联系、行政管理迫切需要的立法领域,开展《运城市实施〈山西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办法(修订)》《运城市二次供水管理规定》等2件立法项目,发挥政府规章引领、推动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全程监督管理,组织起草部门对市本级现行有效的147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拟废止49件,修改2件,从源头防范文件“违法”,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督促推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全面实施,实行证明事项和告知承诺事项两个“清单”审查制,凡无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事项,一律予以取消;凡无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一律告知承诺,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多头跑、重复跑的问题;推动成立运城市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领导小组,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等重点领域,建立跨领域综合执法和协调联动机制,纠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现象,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

  法治宣传、特殊人群管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便民利民举措:开展“以案释法”活动;组织“专项法治宣传”活动;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建设运城法治文化公园;推广应用“山西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为社区矫正对象请销假、变更居住地等提供网上办理审批手续;在147个司法所与监狱、戒毒所之间搭建桥梁,使监狱服刑人员、强制戒毒人员能够与其亲属进行视频会见和语音通话,提供“家门口”探监服务;在社区矫正中心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心理咨询服务室;构建专业化特殊人群心理教育矫治实体平台和大数据应用平台;在试点社区矫正中心和司法所设置社区矫正自助矫正室,推行社区矫正对象自助教育矫正,解决偏远地区社区矫正对象路途远、出行难的问题;提供一站调解服务;搭建智慧调解平台;开展“调解七进”活动,重点协助排查化解矛盾集中领域纠纷,努力为人民群众解决烦心事、揪心事。

  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1+5”包联服务机制便民利民举措:完善“互联网+公证”服务模式,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且无争议的国内单方法律行为类及其他类共100项公证事项,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网络开展线上公证咨询、申请预约、资料提交和资料补充等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为解决群众继承、赠予类公证中“材料多”“举证难”的问题,推行代为取证免费服务;开展特殊群体预约、上门服务;开展公证入企服务;开展“大走访、优服务”活动;开展周六预约办证服务等。

记者 张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