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借世卫大会“孤立中国”?通通打错了算盘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20-05-20 08:39

  世卫大会,风波不断。

  继台湾被拒,美国缺席后,今天美国再次发出威胁,将永久停止资助世卫组织!

  上周五,总干事谭德塞说,这将是世卫组织1948年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世卫大会之一”。

  对于中国而言,也是面临国际局势非常复杂的一次大会:一些西方媒体宣称,中国在这次大会上被“空前孤立”。19日,《纽约时报》评论认为,世卫大会成中美博弈新“战场”。

  


  18日,世卫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面对纷繁嘈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国家主席习近平向194个成员国发表重要讲话,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今天别的不谈,就冲三个词,让人不得不感叹,与最近美国一些政客的言行相比,这才是一个大国看待问题的姿态!

  从容

  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以来,世卫的首次大会,为期两天。由于疫情的关系,成为史上第一次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召开的大会,讨论的议题几乎唯一:

  如何为全球疫情踩住刹车?

  面对国际舆论的恶意揣测,习近平主席始终从容淡定,讲话中反复强调的两个字仍旧是“团结”——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曾经人们认为,如果守好边界,传染性病毒就不会进来。但这并不现实。比如美国纽约每年有5500万左右国际游客,则意味着全世界的流感病毒都会到达这里。

  尤其对那些缺乏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其他国家有义务在这方面为他们提供所需的资源和人才。只有这样进行国际合作,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安全的世界。

  


  除此之外,也是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的,要发挥世卫组织领导作用——

  “支持世卫组织就是支持国际抗疫合作、支持挽救生命。”

  纵观历届世卫大会,在应对禽流感、艾滋病、天花、甲型H1N1流感等国际公共卫生事件时,发出的声音和发挥的作用都让人印象深刻。

  第59届大会,曾呼吁消除对艾滋病的污名化。

  第62届大会,面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曾呼吁疾病无国界,国际社会共迎挑战。

  第68届大会,审视埃博拉病毒带来的惨痛教训后,发出“世界各国应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威胁”的声音。

  历届会议先后通过了消灭疟疾、根除骨髓灰质炎和天花病毒等一系列决议,在大会和各成员国的努力下,人类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而这届大会,同样没有给“阴谋论”留下空间,没有给“追责论”提供借口,决议草案强调的“科学性”和“合作性”,为全球抗疫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当前,各方已就世卫大会新冠疫情应对决议草案案文达成一致的现实表明:世卫大会不会是一次争吵的大会,而是一次向疫情发起总攻的誓师大会。

  睿智

  地球上平均每平方米空间存在8亿个病毒,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认知病毒、战胜病毒都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这样看待已夺走31万人生命的灾难——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

  的确,每一次战胜灾疫,都推动了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完善,让人类文明在一次次危机中不断前进。

  黑死病曾夺走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1348年,米兰大主教下令封锁患者房屋,使得米兰躲过疫情,验证了隔离对控制黑死病蔓延的作用。随之而来的检疫措施、卫生立法、建立专业卫生机构,成为了现代公共卫生制度的开端。

  在与天花的斗争中,英国医生詹纳完成了医学史上最冒险的一次实验——为8岁的小孩种痘后接种致命剂量的天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支疫苗。不仅使世界摆脱了这种可怕的疾病,而且为后世加强了与病毒战斗的全新火力。

  19世纪末,伦敦爆发霍乱,斯诺首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即地图标记的方法确定传染源为一口水井,随后水井的封闭大大缓解了疫情。从此人们更加相信,科学和科学精神才是人类战胜瘟疫最有力的武器。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主席作出睿智果断的判断——

  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提升和完善全球化,才是战果中最重要的部分。

  担当

  “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独解决这个问题。”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我们必须共同努力。”

  中国在疫情面前的大国担当,无疑给全球抗疫送上了一针“稳心剂”。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对中国抗疫作出了如下总结——

  “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巨大代价,中国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在短时间内扭转局势,没有让病毒继续蔓延肆虐,这是对“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的生动诠释,更是对全球战疫的重要贡献。

  “中方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

  


  第一时间:科学上能够认知到什么程度,就向国际同行分享到什么程度,没有拖延,有的只是信息沟通加速度下的坦荡和担当。

  毫无保留:自己取得了什么经验,就告诉别人什么经验,没有隐瞒,有的只是各路医疗队逆行驰援他国的坚决和仁爱。

  尽己所能:在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对深处水深火热中的别国民众,中国没有袖手旁观、没有冷嘲热讽,有的只是“有多少力出多少力”。

  不仅如此,在昨天的世卫大会上,习近平主席还宣布了支持全球抗疫的五项举措,包括2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等等,这些都是最有力的证明!

  


  面对不分国界的病毒,这种担当也不分你我。

  还记得,2003年SARS流行的高峰期,一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利普金,被誉为“世界顶尖病毒猎手”的权威专家,接到了中国驻纽约领事馆发出的诚挚邀请:“我们需要您去北京。”

  这位美国教授,就来了。他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告诉他,如果您需要去中国,您就去。如果中国控制不住疫情,我们来中国也会遇到困难。

  当下亦是如此。

  因此,不论是想“以疫谋独”,或者是“以疫谋霸”,在全球疫情阴霾之下,通通打错了算盘!

  作者:李中华,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