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苑 > 国学经典 >

光大重阳节

来源:山西日报 | 责任编辑:鲁高 | 发布时间: 2018-10-30 10:20

  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现代人首先想到的无外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了这些节日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外,法定节假日的设定也使得这些节日备受关注。而重阳节,却在喧嚣的时代中逐渐被人们淡忘。事实上,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同样值得我们关注,重新激活重阳节在当代的文化意义具有深远的价值!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为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初三“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以来,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重阳节的民俗事项较为特殊。历史上的这一天,人们通常都要外出登高野游、插佩茱萸、畅饮菊酒、食重阳糕、祈求长寿、祭扫祖墓等。重阳节有辟邪求吉之意,故古人重阳要佩茱萸、食菊花,也是因为茱萸与菊花都有辟邪延寿的寓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避灾祛邪的神秘意识逐渐被淡化,反而演变成了人们登高健身、孝老近亲、祈求长寿、外出旅游等感受美好生活的民俗活动。再加上历代文人墨客在重阳这天的吟唱咏叹,尤其是对菊花、家乡亲人的特殊情感,使得重阳节又具有了思乡念亲、感时抒怀的文化内涵。

由此可见,重阳节既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又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涉及重阳节的故事,传说和诗词歌赋的出现,都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在今天,我们不仅要感悟重阳节的文化内涵,还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重新开发重阳节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不难看出,重阳节的最大特点就是登高游乐和孝老近亲,这一点符合现代人放松身心、享受美好生活和营造敬老爱老、以孝为先和谐社会的需要。

重阳节期间正值赏菊的大好时节,有关部门、园林公园、学校、社区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赏菊活动,传统的菊文化具有思乡念亲、高洁淡泊、健康长寿、回归自然等众多主题,因此可以结合不同的主题举办菊展,通过普及文化知识、欣赏展览美景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还可以举办重阳诗会和文化交流会,倡导祖孙三代共同参与,体会爱老敬老的真意,感受重阳节的文化魅力。重阳节也可以与时俱进,把登高习俗演化为亲近自然的体育运动,把饮菊花酒演化为阖家欢乐的家庭聚会,把插佩茱萸、食重阳糕演化为了解民俗的文化通道。

  重阳节所蕴含的文化承接过去,续接未来,既包含民俗传说、诗酒文化、祝福祈寿等精神内涵,又有人文娱乐、强身健体、善孝伦理等社会功能,让人们从重阳文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谱系,升华出具有自我约束力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就是激活重阳节在当代最大的文化意义了!(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