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政法文苑 > 干警随笔 >

记忆中的夏收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邱宝萍 | 发布时间: 2024-05-11 10:22

记忆中的夏收

五一·礼赞劳动(二

董村戒毒所  吴鹏

1715394759541938.jpg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每当想起小时候逮棉铃虫、割猪草、拉砖坯、夏收扇场的劳动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的家在晋南农村。90年代苹果树大面积栽种前,村里大部分地都种小麦。小麦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无比珍贵,除了是一年的口粮外,还是交公粮、兑换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来源。家里只要存有麦子,父母的心里总是踏实的、幸福的。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过,就迎来了“三夏”大忙季节。夏收前,父亲总要把镰刀挨个磨一遍,然后把木掀、木杈、推板逐一检查、绑紧、钉牢,万事俱备,一切就只等夏收了。

  地里割麦子的活,父母基本不让我们干,我和妹妹负责在家里烧水、做饭。那个时候,我大概十三、四岁,妹妹比我小四岁。遇到天气突变,我可能就要下地干活了,主要是把割倒的麦子一堆一堆用麦秸捆起来,方便装车。

  麦子拉回场面后,经过摊场、晒场、碾场、翻场、起场、扇场后,就可以直接颗粒归仓了。

  扇场是需要我们全家四口人一起参与的劳动,也是最有成就感的劳动。扇场最主要的工具是“扇车”,至少需要四个人协作才能完成。常记得,妹妹坐在扇车顶上,两手托着簸箕左右摆动,使混杂着麦皮、土粒的麦子能从扇车出风口均匀地溜下去,父亲站在扇车旁,手持木掀不停地把地上打碾过的麦子搭到簸箕里,母亲则蹲在溜下的麦堆前用扫帚扫去麦堆前面的麦皮、瘪麦等,而我只负责摇扇车。摇扇车也是个技巧活儿,刚开始摇的时候不能转得太快,随着麦堆渐渐变大,需要慢慢加速,必要时候,还要学会左右手轮换摇的技术,并做到换手时既不影响扇车风速,还不能打着手。

  扇好的粮食会分别装在不同的布口袋里,品质好的一部分拿去交公粮、一部分作种子,其它的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口粮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家里的地都包给了本村人,父母每月领着国家发给农民的养老金,非常满足地享受着晚年时光。有时候,给母亲钱时,她总说“不要,我跟你爸养老金现在不少了,挖蒲公英还能再挣些,你攒着钱给娃买房!”每每这种场景,我鼻子都会酸酸的。

  正是小时候的这些劳动,使我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劳动使我成长,劳动让我快乐。小时候的劳动,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