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苑 > 一线诗笺 >

用法治思维品鉴《水浒》

来源:山西法制报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19-10-08 10:21

  去年夏天,听说老朋友郭相宏教授在省图书馆作《法眼看水浒》系列讲座,我一下子兴奋起来。用法治思维品读《水浒》,第一次听说。相宏教授那天讲的是梁山好汉与黑社会组织,用现代法治语言条分缕析梁山好汉的行为和做法,讲得妙趣横生。这样的讲座持续了一年,共作了十讲,在省城引起热烈反响。今年上半年,相宏教授把讲稿汇编成书,冠名为《水浒解毒》,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出来后,相宏教授送了我一本。细细读来,觉得越读越有味,越读越受启发。笔者认为,《水浒解毒》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用法治思维研究《水浒》。纵览全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观点新颖,见解独特。相宏教授本科、研究生都是法学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是我省第一个宪法学博士,前些年又获得博士后,担任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法学教研二十多年,法学功底扎实深厚。他自幼喜欢文学,尤其钟爱《水浒》,阅读了各种版本,对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写作手法了然于胸。正是具备以上两个条件,才能为讲座奠定坚实基础,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替天行道、造反有理”是《水浒》的主题,他从法律角度解读为自然法。自然法是一种观念、一种理性、一种道德追求,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式的自然法观念就是天道大于国法,法律如果不能惩恶扬善,维护公平正义,不符合道德伦理,就是恶法,恶法不是法,人们可以不遵守。法须良法,恶法非法。替天行道就是梁山好汉的意识形态。因此,替天行道成为梁山的自然法,成为好汉们的最高道德准则,解决了杀人放火、背叛朝廷的合法性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一个重要命题,“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在江湖丛林和世俗权力之间选择的道德平衡点”,既能得到江湖的认可,又能得到官方的认可。这个观点为我们从法律角度解读《水浒》提供新视角、新高度。

  通过对《水浒》中正义和法律的解读,相宏教授提出人权、皇权与公权是不一样的。皇权是一家一姓私利的集合,不能代表国家,更不能代表普天之下的苍生;人权是老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各种权利,没有人权,公民就不能称之为法律意义的人,只是工具或奴隶;公权才是政府为公众、为社会服务的,要以保障人权为核心,才能称为善治,保障人权的法律才能称之为良法。《水浒》中的皇帝只是维护皇族利益集团的代表,心中只有皇权,没有公权和人权。梁山好汉们反抗的是腐朽的皇权和滥用的公权,所谓的杀富济贫不过是打家劫舍,只是梁山小集团的自利自肥,并不关心普通民众的利益和生死,他们的替天行道并不是保障人权。这样的见解发人深省,为我们深刻理解梁山好汉的杀富济贫、打家劫舍提供了新的见解。

  二、条分缕析,阐述透彻。《水浒解毒》分为十讲,分别从主流价值观、江湖规则、官场规则、法律与正义、女性及其命运、婚姻家庭法、梁山好汉与黑社会组织、职务犯罪行为、宗教与信仰、兴衰启示录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阐述透彻,深受启迪。比如对梁山老大宋江的评价,他认为是草根逆袭的典型代表,总结出宋江的五大优势,即:义字当先,广结善缘;笼络人心,巩固班底;稳抓军权,屡立战功;忠孝节义,阳儒阴法;假借神力,自我神化。又如对林冲的评价,他认为林冲是忍者神龟,是体制内外的两难者:老婆被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太尉陷害,仍然幻想在体制内发展,委曲求全,没有滥杀无辜的记录。又如对李逵的评价,通过两次犯上,一次是挑战宋江,一次是挑战皇帝,认为李逵是梁山上骨头最硬的,不畏强暴,正直敢言,是梁山上唯一既敢于挑战江湖秩序,又敢于挑战皇权秩序的人。他扯诏谤徽宗,其实是对皇权秩序的蔑视。梁山好汉当中替天行道的精神,在李逵身上体现得最集中,最典型,也最危险,危害最大。他对梁山好汉排座次的奥秘总结为七个方面,即:综合实力、派系归属、武功战绩、故旧交情、血缘婚姻、道德评价和时代背景,非常到位,符合实际。

  三、剖析黑帮,重构秩序。一部《水浒》就是一部描写黑社会的历史,从单个人拦路抢劫到群体打家劫舍,到水泊梁山众人聚义,封一百单八将,成为有组织、有计划对抗朝廷的黑帮。黑帮盛行,造成逆向淘汰效应,违法的淘汰守法的,法律成为逐利的工具,社会形成了官、民、匪三元结构。这样的社会如何不乱?我们从《水浒》中看到了人治下的官民对立,官府越强大,百姓越弱小;权力越张狂,百姓越愚昧;百姓越善良,官吏越恶劣;道德越高大,法治越渺小。当社会上充斥着道德说教时,说明法治越来越遥远。作者呼吁法须良法,治须善治,吏须廉吏,民须良民。要增强法治意识,用法治角度和眼光审视我们自身,这才是解毒《水浒》的意义所在。

  四、法治情怀,期冀良法。作者在最后一讲,从宏观上论述了梁山的兴衰,提出自己的期望。首先分析了梁山的四个阶段:在初创时期论述了王伦的功与过,在崛起时期论述了晁盖的生与死,在鼎盛时期论述了宋江的智与愚,在衰败时期论述了梁山的兴与衰。同时,阐述了梁山发展变化的四次转型:从打劫到造反、从造反到招安、从招安到报国、从报国到打手。在此基础上详细剖析了梁山兴衰的主要原因,取得胜利的经验主要是平等富贵的理想图景、替天行道的政治纲领、忠君报国的思想旗帜、人才荟萃的干部队伍、能力超群的领导人物和齐心协力的战斗团队。失败的主要教训包括德法尽失的腐朽王朝、专权谋私的权力集团、君国一体的愚忠思想、招安之后的道义缺失、不谋民生的自肥政策以及逆流而动的同类相残。最后,作者认为水浒是个大悲剧,个人、集体、国家、信仰四大皆空。当宗教体制、好汉、民间都靠不住的时候,还会追求好汉的侠义吗?《水浒》以文学的形式给我们以法治的启示,中国传统的专制集权体制经过两千年循环后,已经千疮百孔,死路一条。唯有抛弃人治实现法治、抛弃恶法实现良法,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正途。

  五、语言诙谐,妙趣横生。《水浒解毒》语言方面最大特色就是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延续了《水浒》的传统。全书都是短句,而且口语化,可读性强。比如《水浒》中充斥着各种暴力场面,充满了暴力崇拜和权力崇拜,作者总结为“暴力美学、屠杀快感”。把最受委屈、最能忍耐的林冲形容为“体制内外的忍者神龟”;把帮助施恩与蒋门神争夺快活林酒店的武松形容为“黑吃黑打手”;把动辄杀人、残暴凶狠的李逵形容为“嗜血狂魔”;把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的宋江形容为“散财童子”;把为徽宗提供娱乐、消烦解闷的高俅形容为弄臣、佞臣、奸臣于一身的乱自上作的人物等,让人过目不忘。这些精彩语言,折射出相宏教授深厚的文学功底、敏捷的思维。作者把《水浒》比喻为一幅国人的精神自画像,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浒情结、水浒印记、水浒人格。这些论述非常深刻,非常到位,值得细细品鉴。

  (作者单位: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