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打通社会综合治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 2017-09-27 14:37
根据“本月的上报数据显示,城东社区、韩阳镇、张营镇等地的办结率最高;电机小区的事件报送量最大……”这样的数据实时上传,已经成为永济市综治中心工作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自从永济市综治中心运行以来,7个镇3个街道、265个行政村、23个社区的治安数据及时传到平台,全市1000名网格长的走访轨迹、走访进度和走访内容直观可见,工作绩效随时可查,社情民意及时反映,问题及时解决。
在农村、社区,永济市建立了“一村一警”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即包村干警联系治保主任,治保主任联系网格长,网格长联系巷长,巷长联系每一户群众,确保各种不稳定因素能够第一时间全掌握。永济市委政法委这种敢于出招、更善于接招的新思维,开启了城乡综合治理的新模式,将社会综合治理架构延伸向农村,让农村综合治理与城市实现了“无缝对接”,治理高度和精度大大提升,治安环境不断改善,群众认同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大宣传铸就法治气质
正是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让永济持续迸发活力。
一个城市要想滋生出法治气质,需要让法治在每个人的心灵植根生长,需要用良好社会氛围呵护、优秀的文化滋养。永济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闫中青认为,法治宣传工作要坚持念好“联”字诀、突出立体化,不能只是大水漫灌,更要注重精准滴灌,形成立体化宣传,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提高法治氛围,既要夯实“硬基础”,又要提升“软环境”,今年以来,永济市开展了以“六个一”为核心的法治大宣传主题活动,即构建以“一本书、一条街、一个专栏、一个平台、一个活动、一支队伍”为主要内容的普法新篇章,深入推动普法宣传工作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全面开花。
走进永济,每条街,每面墙,景区游园,城镇村间,社区板报,无处不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让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小鬼’如何当家?孩子独自在家,要牢记门户是家中最重要的安全防线,不能轻易开门。如有陌生人敲门,要尽量婉言拒绝,请他在父母回来后再上门”。在卿头镇卿头村,每天清晨都能听到退休教师周华卿在大喇叭里进行法治宣传。
为满足群众学法用法需求,永济市委政法委将编印的20000余本《手册》发放至各镇(街道)、各村(社区)、各综治成员单位及网格长手中。该《手册》以问答的方式讲述了财产继承、婚姻家庭、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等常用法律知识,《手册》图文并茂,内容生动,实用性强,已成为家家户户学法用法的新指南。
法治文化处处开花
普法文化大餐,惠及蒲坂人民。“我要为这台法治文艺晚会点个赞!尤其是音乐快板《阳光执法谱新篇》,我孩子都会说‘建设法治新永济,昂首阔步永向前’啦。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晚会。”市民李某和家人看完法治文艺晚会大加赞赏。
近日,这场由永济市委法制办和政法委主办的法治文艺晚会成为群众聊天的主题。像这样的法治消夏晚会在御苑社区也经常开展,群众以相声、小品、快板、情景剧等形式,宣传与社区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电视台和报社也相继开办《法治永济》栏目,以贴近民生的具体案例讲法释法,给群众注入法治思维。
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胸怀法律理想,兼具文艺才华,常年活跃在乡村,成为永济法治宣传的中坚力量。这支由法学会和司法局牵头组织成立的法治文艺队,是由16名退休的文艺爱好者及法学会成员组成。节目编排丰富多彩,既有法治歌,又有普法戏,几年来他们走遍城乡(街道)、村落社区,用蒲剧、道情、三句半、快板、眉户剧等形式为村民们上演着一堂堂生动的“法律课”。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抓基层、打基础,才能筑牢法治基石。永济市委政法委以做好做实基层综治工作为根本,以“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智慧统揽全局,以法治大宣传发动全体市民以主人翁责任感参与平安建设,破解平安建设系列难题,探索出一条平安建设的新路子。
织就信息化管理的“天罗地网”
“合力更强效、防范更有力、群众更满意、社会更稳定”,这是永济市综治中心的工作目标。近年来,永济市一警(一村一警)、一长(网格长)、一团(法律顾问团)、一员(民调员)全面活跃基层,形成了排查隐患、化解矛盾、服务民生、维护稳定的工作合力,将所有社会事件都纳在有序管理中。综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的和谐稳定。永济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忠就是一张永济的“活地图”,他反复用脚去丈量,用心去思量,将国家的良法善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我们村发生了一起医疗事故,一名3岁孩子身亡,医师肇事潜逃。”今年3月24日,栲栳镇任村一村民上报了一起医疗纠纷事件。永济市综治中心立即指派栲栳镇综治中心及时介入,并把消息发布到“平安永济”平台。栲栳镇略芝村网格长吕建平是“平安永济”的志愿者,他毫不犹豫地“抢单”。最后,在栲栳镇政府领导的帮助下,吕建平成功协调医师张某赔付受害人9.2万元,事件得以及时处理。
这是综治中心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2014年,综治中心建成以来,旨在推行社会治安纵向联络、横向联动模式。“纵向”贯穿综治力量和基层群众;“横向”联合各级综治力量,由综治中心统一指挥,保持步调一致。同时将维护社会稳定纳入村民公约,促进镇、村群众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并鼓励群众参与“十户联防”“邻里守望”等互帮互助活动,形成社会治安“大联防”格局。
综治中心一成立,就整合部门信息资源,与城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并网运行,形成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矛盾化解、维护稳定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作平台。中心整合了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住建、国土、计生等40个部门资源,依托全市农村、社区的网格长和网格监督员,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纠纷隐患,协调处置重大紧急突发事件,全面推进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便民利民服务。目前,全市共划分了1000个网络,选聘了1000名网格长和网格监督员,每名网格长配发一部4G工作手机。网格长每天至少开展一次网格巡查,重点加强对网格内的小矛盾、小纠纷、小民生、小服务、小隐患的发现和处置,不能当场处置的,上报到管理中心,由中心进行分流转办和督办。
“社区综治中心成立后,无论是居民还是商户,大家发现问题都第一时间向其报告,排除安全隐患,也让我们更有安全感!”一提起综治中心,御苑社区的田大爷就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随手拍”实现综治信息化
今年以来,综治中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精心打造了一张特殊的“天罗地网”,那就是“平安永济随手拍”微信服务平台。微信平台的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信息上报、移动处理、巡逻定时定位、失物招领、分析研判、通知公告、奖励积分等十大功能模块一目了然。相对应的线下综治中心拥有调度指挥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心理辅导中心等机构,共有13名工作人员,25个综治成员单位进驻办公。
“随手拍”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用“善于发现的眼睛”随手拍下各类问题进行上传举报,从而倒逼各行政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排查隐患,控制风险,降低发案率,同时采取积分兑换物品进行奖励,做到“一拍就奖”。
“近期我们小区有小偷出没,好几家居民家中被盗,能否加强巡逻?”“平安永济随手拍”的微信平台上,网名叫“老王”的群众发来建议,通过调查,是电机社区的一名群众上报信息,反映该社区近期有盗窃分子流窜作案。指挥中心经过核实协调,当晚派出一支由3名民警和小区保卫科组成的巡逻队加强巡逻,并积极走访群众,一周后将小偷捉拿归案。
“平安永济随手拍”微信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在手机上上报、综治中心在手机上调度、职能部门在手机上处理的闭环系统,把群防群治工作带入一个年轻化主体、时尚化发动、数据化管理、信息化运作的“升级版”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