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操盘手”精神建好大运城
来源:运城日报 | 责任编辑:王俊晰 | 发布时间: 2019-02-11 08:46
——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亮点归集
“今年以来,市城区路网建设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新增道路里程,比过去五年的总和还要多。”2018年12月21日召开的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刘志宏在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里,对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予以肯定。
“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住建部门按照向市委作出的承诺,争当大运城建设“操盘手”,以“3515重大工程项目”和城建“111工程计划”为蓝本,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5亿元,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117公里,新建和改造水、气、热管网432.2公里,新建城市污水管网87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网75.5公里,道路、供热、供气和城市绿化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跨越性进展。
路网工程全面提速,出行更加方便
北起高铁商务区迎宾街,南至盐池湖畔滨湖路,全长11.8公里的学苑路,因超期服役,与大运城形象去之甚远。在经过近3个月的路面提升改造后,已从过去灰蒙蒙的“补丁路”变为亮闪闪的“黑金路”,两旁的路灯也由过去的高压大灯换为节能的LED灯。
投资6500万元,南至南城墙路、北接迎宾街的人民北路,作为市区“九纵九横”道路规划中“九纵”之一的人民路全线贯通通车,直通高铁站,城市北部交通网络明显优化。
投资600万元,全长0.33公里,南邻河东街、北接太乙街的晨光路,作为“次干路支路畅通工程”之一,顺利实现通车,与周围的子文路、学苑路、勤学街形成了方便居民出行的微循环交通圈……
2018年,市住建部门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昼夜奋战,累计完成投资5亿余元,圆满完成12个新修道路项目,为市民提供全新的交通出行体验。12个项目中,除了学苑路提升改造项目、人民北路道路畅通项目以及以打通交通微循环为目的的规八路和晨光路,还有8条以学校为中心、方便居民出行的“上学路”:
绕盐湖区科技实验小学而修的银湖街和成宝路,毗邻金海湾幼儿园的形意东街、勤学街,既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又方便了周边居民出行,还与相通的街道形成了微循环圈;
南起岳南街、北至后稷街的子文路,成为涑水联合双语学校与后稷小学学生的“方便路”;
魏风街的建成,东段主要方便魏风小学的学生和家长,西段方便去体育公园、市博物馆的市民;
分别位于体育公园内部东西两侧的风陵路和棋盘路,将魏风街和河东街全面贯通;
西起解放北路、东至人民北路的大禹街,是“九纵九横”的“九横”之一,不仅方便市民前往第一医院和高铁站,还解决了北部高铁商务区、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片区的雨污排水问题。
一条条新开路,成为直通民情的暖心路。今年,棉西路(后稷街—岳南街)、永乐街(学苑路—中银路)、槐东路北段(后稷街—岳南街和条山街—永乐街南两段)、后稷街(槐东路—学苑路)4条新修道路项目已启动,正在陆续开工……
集中供热再开新局,全城喜用“大暖”
从位于城区西部圣惠路的晋建热电有限公司热源厂出发,沿集中供热管道一路向北,从李店铺、蔡家村、杜家村到王家营、寺北村、大渠村,这11个城中村,2018年全部破天荒地用上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大暖”。如此大面积的城中村集中供热,在我市乃至全省也属“绝无仅有”。
这一切,得益于中心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二期工程PPP项目。这一项目是市委、市政府2018年“11件民生实事”之一,跨过南同蒲铁路,让铁路以北居民享受到温暖、舒适、清洁的集中供热。项目由市热力有限公司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与中标社会资本方山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运城晋建热电有限公司具体实施。该项目被省财政厅列入省“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并于2018年2月入选财政部“第四批PPP示范项目”。工程投资15亿余元,采取BOT方式运作,铺设供热管网53.5公里、建设换热站65座,实现供热能力1117万平方米,惠及南同蒲铁路以北近30万居民。
经各部门共同努力,中心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二期)工程顺利完工,北区的供热工作于2018年11月15日如期进行。目前,该项目共建设完成换热站29座。其中,已投运27座换热站,主线管网23公里,支线管网22公里,覆盖供热面积达500万平方米。
绿化提升更上层楼,城市更有品位
步行至红旗街与学苑路交叉口西南角,高低错落的乔木、景观树和周围造型别致的草坪、花卉、景观石相得益彰,高标准街头公园与过去单一乔木绿化判若云泥。
2018年,市住建部门牢固树立规划至上、生态宜居、精致建设、特色鲜明、片区开发、管理上档“六大理念”,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对照57项技术指标,以“补绿”“补项”为抓手,认真开展了机关管理、街道绿化、在建工程、现有绿地、占绿审批以及公园广场六大方面的提升。
在“补绿”工作中,不断更新理念,抓住不同季节的工作重点,在管理上档次、养护提标准上下工夫,不断完善管理、考核及督查机制,认真开展了两轮园林绿化大提升专项行动,街道绿化以零缺苗断垄、零枯树干枝为标准,开展全面清理及补栽补植工作,先后补栽各类绿化苗木100万余株。
在“补项”工作中,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为抓手,推动重点工程建设,体育公园按期建成开放,立体绿化试点、街道花卉布置等一批美化彩化工程扮靓运城街头,植物园、引黄渠带状公园工程如期推进,使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顺利通过了省住建厅专家组的初验,并完成了申报工作,为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补绿”“补项”,2018年中心城区园林绿化建设投资3.4亿元,新增绿化面积20.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7.16%、32.19%和10.92平方米。
“言必行,行必果,说了算,定了干,既然承诺了,就必须要兑现。”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汪利说,“我们就是要以‘操盘手’精神,在‘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的第一线谋新篇、开新局,不断提升市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 杨红义 张晓丽 通讯员 姜 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