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平安建设 >

党建引领“府西夜话”点亮社区治理“邻里情”

来源:运城政法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08-25 10:38

河津市城区街道府西社区探索基层善治新路径

河津市城区街道府西社区在社区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深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府西夜话”基层善治新路径,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居民群众一件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打通了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做好了基层治理“大文章”。

自治固本
搭建“府西夜话”平台,激发居民内生动力

聚焦社区治理中突出的“干部白天找不到群众,群众晚上找不到干部”时间错位痛点,府西社区创新推出“府西夜话”议事平台,充分利用晚间居民闲暇时段,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寻找,有效实现了民事民提、民议民决。

搭建议事阵地——通过设立党群服务中心议事茶馆、小区服务站点夜话议事厅及广场凉亭流动恳谈点,构建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议事阵地,确保有地议事;由社区党总支牵头,整合小区党支部、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及党员居民智囊团,组建红色议事组,形成五方协同机制,共同解决公共环境、关爱帮扶、老旧改造等难题,确保有人管事;同时,建立找事(收集)-说事(反馈)-议事(协商)-和事(化解)-监事(监督)五步闭环议事机制,小事当场议定、24小时解决;难事制定方案、明确责权,做到日分类、周总结、月跟踪、季评价,确保有章理事。

畅通民情渠道——为精准对接民情,畅通五条民意收集渠道,打造未诉先办网络。网格微信群实现居民疑问秒回应;“我去帮您”24小时热线确保服务不打烊;楼栋张贴“有事您扫码”便民二维码,让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设置小区“问题墙”方便老人留言,由楼栋长每日收集;发放民情日记本,由在职党员、楼栋长入户记录诉求。通过这些渠道,今年累计收集问题意见314条,高效办结311件。

筑牢监督闭环——为确保议事成果落地见效,建立严密监督反馈机制。设立民情监督岗,推选居民代表、党员全程跟踪督办决议落实;设置民情回音壁,及时张榜公示事件进展和结果,对复杂事项做好解释说明;搭建民情评议台,实行居民线上评价、季度测评与年终总评相结合,并将评价结果与评优奖励挂钩,倒逼干部主动作为。

法治护航
深化“三色调解”机制,筑牢平安稳定根基

府西社区依托“府西夜话”平台,按矛盾纠纷的社会影响、难易程度建立 “三色分级” 调解机制,践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全力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蓝色微愿”解心结 情理交融促和谐——聚焦家庭琐事、邻里摩擦等“微矛盾”(蓝色等级),坚持“法理情”相融合,组织网格员、“好姐妹”调解队、心理咨询师等开展“夜访走亲”。他们如同“及时雨”,运用“背靠背”稳情绪、“面对面”促和解的“情理交融法”,将法治精神融入家长里短,解开邻里纠纷心结。某无物业小区因水费纠纷濒临停水,社区化身“解铃人”。网格员逐户抄表,揪出计量差异,经与供水部门反复沟通厘清26户费用清单,不仅化解了停水危机,更推动建立了楼长负责的长效机制,将“枫桥经验”中“小事不出村”的精髓落在社区末梢。

“黄色诉求”聚众智 巧借外力破难题——面对公共设施损坏、私搭乱建、环境脏乱等涉及公共利益的“中梗阻”(黄色等级),社区善用“巧借外力法”。提前发布议题,在小区广场、院落召开“民情恳谈会”,一杯热茶、几条板凳,汇聚业委会、党员、居民代表智慧,借邻里情谊劝导、友朋力量感化、部门联动施治,群策群力寻找最优解。针对居民强烈投诉的占道违建彩钢房安全隐患,社区迅速联合物业、业委会现场办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高效制定并执行拆除方案,还小区以整洁安全,体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治力量。

“红色难题”强联动 依法依规啃硬骨——对于老旧小区改造、复杂物业纠纷、历史遗留问题等“硬骨头”(红色等级),社区坚决扛起责任,启动“红色难题”夜议。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三官一律”、共建单位、职能部门等专业力量,“齐聚一堂”议法规、定政策、明方案。通过严谨的议事听证,运用“多元联动法”,坚持依法办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凝聚最大共识,确保“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独栋楼旧改管网工程因部分居民坚决反对拆除北房而停滞。社区不畏难,联合城区、住建部门召开3次夜议听证会,进行10余次现场办公,“踏破铁鞋”般耐心讲解安全必要性与政策依据,最终赢得30余户居民的理解支持并签约,工程得以在居民监督下顺利推进,实现了“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治理智慧。“三色调解”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24起,有效将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社区构筑起坚实的平安稳定根基。

德治润心
凝聚“红色联盟”力量,培育向善社区文化

府西社区聚焦“一老一小一新”三大重点群体,以志愿服务涵养文明风尚,用向上向善的力量浸润社区精神家园。

阵地升级,强化红色引领。盘活社区资源,实现13个小区党群服务站点全覆盖,打造集教育、议事、服务、文娱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推行社区两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优配强13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和26名支部委员。强化红色业委会作用,监督物业服务,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党员帮帮团等活动,有效激活小区微治理单元。

共驻共建,办好关键小事。与8家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依托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四双工作机制,通过党建联席会议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累计投入85万余元,完成安装楼宇标识牌、照明路灯、灭火器、健身器材,打造社区文化活动室、科普馆、24小时暖新驿站等56项民生微实事项目。179名在职党员深入网格,64名担任楼栋长,积极参与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模式。

志愿服务,弘扬文明新风。聚焦老有所乐,开设“府西学苑”,为银龄人员提供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创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组建“管的宽”志愿服务队,注重发挥银龄志愿者余热,积极参与调解、宣传、文艺活动,成为社区治理的宝贵财富。聚焦幼有所教,联合心桥社工、佳源社会服务中心等专业力量,依托省级家庭创新实践基地,开展亲子悦享时光、家风家训传承、寒暑期爱心托管班、小鬼当家实践课堂等活动,解决社区家庭后顾之忧。聚焦新有所属,建立温暖港湾服务站,为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充电、饮水等暖心服务,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暖冬四件套;组建骑手先锋队,鼓励其参与随手拍上报安全隐患、随手帮代办跑腿等微服务,建立问题处置闭环机制,累计上报隐患60余件,代办服务56起,服务积分可兑换奖励。同时,创新激励机制,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围绕小区治理、文明帮创等量化积分,可在公益集市或服务站点兑换物品或服务。发起让爱循环衣旧情深旧衣捐赠等公益活动。动员46家辖区商铺成立互惠联盟,创新打造府西夜话加周末地摊双模式,每周在津龙时代广场开市,融合议事协商与便民消费,营造浓厚烟火气与人情味。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1次,服务居民12600余人次;举办周末集市8期,积分兑换活动132期,服务5672人次,有效激发社区共建共享活力。

府西社区开展“府西夜话”,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实现了从治理困境到幸福标杆的华丽蜕变。党群阵地“由旧变新”。 建成功能齐全的新党群服务中心,彻底改变过去无固定活动场地状况。13个小区党群服务站点全覆盖,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原则,成为党员活动、居民议事、群众文娱的“红色家园”和“全龄友好”空间,“红磁场”效应显著增强。小区面貌“由乱到治”。党建引领下的“五方协同”治理模式有效运转。通过共驻共建办实事、在职党员示范、群策群力议事,老旧小区实现从“无人管、脏乱差、矛盾多”到“环境整洁、治安良好、秩序井然、服务提升”的根本性转变。居民对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幅提升。居民参与“由少变多”。通过“府西夜话”激发自治热情、积分兑换和公益集市提供正向激励、丰富志愿服务搭建参与平台,“幸福敲敲门”、“爱我家园”等活动织密“邻里连心网”。居民从“事不关己”的旁观者,转变为社区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熟人社区”氛围日益浓厚,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纠纷化解“由结变解”。建立“网格+巡防联盟”机制,打造集调解、法援、心理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矛调中心,专业调解队伍与依靠“五老”力量的“见事就管”志愿队相结合,“府西夜话”三色调解法、“平安到家”敲门行动、部门“坐班”等举措,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端口前移、多元联动、闭环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增矛盾得到有效疏解,社区和谐稳定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由单变多”。治理模式从政府“单向服务”转向多元主体“多向奔赴”。服务内容从单一行政事务拓展到精准对接“一老一小一新”需求的多元化、专业化、暖心化服务。社区环境更优美、服务更完善、关系更和睦、文化更繁荣、生活更甜美,“五美”幸福社区愿景逐步成为现实。“共同缔造”理念在府西社区开花结果,绘就了一幅党建引领下充满活力、温暖和谐的社区治理新画卷。府西社区也先后荣获“山西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单位”、“2024年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山西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