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离散终团圆!运城公安“团圆行动”温暖回家路
来源:运城公安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王云欣 | 发布时间: 2025-10-20 10:00
10月16日,夏县公安局内暖意涌动,一场承载着半生期盼的“团圆行动”认亲仪式温情举行。仪式现场,崔某香一家与儿子王某紧紧相拥,20年离散的思念与期盼,终于在相拥泪水中消融、重逢笑声里绽放。

村干部提供线索,废弃厂房现隐情
2025年9月15日,夏县公安局庙前派出所在辖区入户走访的过程中接群众反映称,前几日有一名陌生男子在该村附近废弃的水泥厂房内居住。接到线索后,民警迅速出动,赶赴到现场。在厂房最深处的一个门窗损坏、四处漏风房间里,发现了一名蜷缩在一顶破旧帐篷里玩手机的男子,周围散落着矿泉水瓶、衣服和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生活环境十分艰苦。

民警核查显疑踪,曲折身世初浮现
面对身份不明的男子,民警出于职业敏感性和工作规范,首先对其是否可能为在逃人员保持了高度警惕,后迅速上前控制现场,并依法暂扣其手机等随身物品,在对该男子进一步询问中得知,该男子自称其叫“王某”,其经历十分坎坷,自记事起便跟随一位老人在天津拾荒度日,后被一陌生人带至黑龙江漠河砍伐树木,因工作艰苦且环境恶劣,“王某”又回到天津,因没有任何身份信息,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最后,他通过中介在河北保定一家帽子厂工作了几年,攒下一些积蓄,但因后续厂方要求全员提供身份证进行正规登记,拿不出证件的“王某”只能被迫离开,在途经夏县庙前镇时,因自行车损坏以及盘缠见底而中断,最终暂居于废弃厂房。

为确定“王某”的真实身份,民警在对其手机信息进行核查时,发现通讯录里只有一名叫“田某某”的联系人,经电话联系,田某某证实“王某”确为昔日在河北保定务工时的工友。
科技赋能寻亲,生物信息比对现曙光
面对身份核实的僵局,夏县公安局上报上级公安机关,借助科技力量,通过对“王某”的生物信息进行比对,成功比中山西省新绛县某王姓家族。在对该家族户籍进行查询时,发现户口上确有“王某”的信息。
家人苦寻二十载,咫尺天涯曾错过
民警迅速联系到户主王某某的大女儿王某雪。她激动地确认,自己确有一个哥哥名叫王某,16岁时辍学去天津学打饼子,自此失联二十余年。为寻找儿子,母亲崔某香曾印制大量寻人启事,多次前往天津、佳木斯等地张贴,却一次次失望而归。2022年,她接到河北保定警方的电话,称发现一名疑似王某的男子,但当她火速赶去时,对方已于前一日离开,团圆的机会再次擦肩而过。
科学报告一锤定音,离散血脉终相认

根据家人回忆,王某腿部有一处明显的烧伤疤痕。经现场核查,民警发现被救助的“王某”小腿上确有一处陈旧性烧伤疤痕,与家人描述的特征高度吻合。然而,由于离散时间过长,双方外貌变化巨大,仅凭肉眼难以相互辨认。为了最终确认亲缘关系,派出所民警积极协调司法鉴定机构,并安排王某家人委托了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亲子鉴定。2025年10月15日司法鉴定中心出具了权威的亲子鉴定意见书,最终确认“王某”(被救助男子)与崔某香存在生物学母子关系,这份沉甸甸的报告,用科学的力量为这场跨越近二十年的漫长寻找提供了最坚实的证明。

这场跨越二十年的团圆,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圆满,更是夏县公安“团圆行动”的又一成功实践。它让现代科技与为民初心碰撞出温暖的火花,也为更多离散家庭点亮了“团圆”的希望。未来,夏县公安将继续深化警种协作,让科技成为寻亲路上的“助推器”,助力更多破碎的家庭重获温暖。
通讯员: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