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平安建设 >

别让钱凉了血脉情!一场来自基层法庭的温暖守护

来源:闻喜法院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王云欣 | 发布时间: 2025-11-07 09:57

“我们还是一家人,我不往上告了,法院判的没毛病。” 拿到郭家庄法庭工作人员送达的判决书时,任某指尖微微发颤,声音里藏着难以掩饰的疲惫。这张薄薄的纸,承载着姐弟五人近两年的争执,也牵动着一个家庭摇摇欲坠的亲情。

1762480693995904.jpg

时间倒回2020年那个寒冷的冬日,曾任乡村教师的老父亲走完了一生。当单位将一笔抚恤金和丧葬费打到长期与父亲同住的弟弟任某甲账户时,这个原本逢年过节还能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的家庭,彻底陷入了僵局。任某甲琢磨着,自己常年照顾父亲,两个哥哥也时常来搭把手,便拟定了分配方案:三个儿子各分10000元,两个姐妹各分2000元,剩下的钱先由自己保管。可这个方案,像一根刺扎进了大女儿任某心里。“都是父亲的孩子,凭啥女儿就该少分?” 年过七旬的她腰疾缠身,却固执地一次次找弟弟们协商,可每次都在争吵中不欢而散。看着曾经亲近的姐弟变成陌生人,大女儿任某咬着牙,将三个弟弟和弟媳告上了法庭。

1762480711669669.jpg

案件开庭那天,法庭里的气氛格外沉重。承办法官没有急于开庭,而是先让每个人说说和老父亲的过往。任某甲红着眼眶回忆:“自从妈走后,爸就跟着我过,这16年里,他半夜生病是我送医,日常吃喝是我照料,就连他爱吃的饭,我都和我媳妇每天想着法儿给他做。” 任某乙和任某丙也坦言,虽然没同住,但逢年过节都会提着补品回家,父亲去世后的丧葬事宜,他们也垫付了不少钱。轮到任某时,她沉默了许久才轻声说:“我身体不好,确实没怎么照顾爸,我也想常去,可腰一疼就动不了,平时只能打电话问两句,我不是不孝顺,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而次女任某丁则表示:“我知道自己照顾得少,2000元就够了,我不争,别让爸在地下看着难受。”

法官看着眼前这几个因亲情和金钱纠结的姐弟,温和却坚定地说:“大家先冷静下来,咱们得搞清楚,死亡抚恤金不是遗产,不能简单按照均等原则来分。” 她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耐心解释:“这笔钱是给直系亲属的精神慰藉和物质补偿,得看谁对老人尽了更多赡养义务,谁和老人生活更紧密。你们都是老人的孩子,别让钱冲淡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啊。”

为了最大程度挽回亲情,法官并未直接判决,而是组织姐弟五人进行了多轮调解,但是姐弟们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终调解还是陷入了僵局。经过反复梳理和考量,法院最终作出判决:任某甲因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分得45%;任某乙、任某丙各分得20%;任某分得10%;任某丁分得5%(即已拿到的2000元),任某甲需向大女儿任某补足差额。

随着判决书的送达,这起因抚恤金引发的家庭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基层法庭没有止步于“判对错、分金额”,而是用一场有温度的审理证明,法律绝非割裂亲情的工具,而是在矛盾中守护亲情、在分歧中锚定团圆的坚实依靠。判决书不是冰冷的文书,而是缝补亲情裂缝的针与线,它用明确的裁判终结纷争,更用法理与情理交织的力量,抚平家人间的怨怼,让曾剑拔弩张的关系,在公正的结果里重新生出温情的联结。

通讯员:任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