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周刊》报道:永济市公安局基层警务“活起来” 治理效能提上来
来源:警方周刊 永济公安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11-14 10:01

“因为一句口角,差点就跟人起冲突,想想真不应该。”10月24日,永济市虞乡镇南梯村村民张某麦负责亲家的埋葬事宜时,因未与土地承包户张某仓打招呼遭到阻拦,之后前去赔情道歉,不料在和妻子开免提通话过程中,被张某仓听到了一句诋毁他的话,于是坚决不同意张某麦将亲家葬在自己的承包地里。一边是死者等着下葬,一边是因气不顺坚决反对。永济市公安局虞乡派出所连夜联系村委会干部迅速介入,一同梳理土地承包协议,明确集体殡葬用地的特殊用途,同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最终圆满化解了一场因口角引发的殡葬矛盾。这起矛盾的成功化解,正是永济市公安局“54333”工作机制实践成效的生动缩影。
地处晋陕豫交界处的永济市,作为山西南大门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人员流动频繁,加之老旧小区多、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老人多等特点,社会治安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基层治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矛盾消除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永济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李建刚介绍,永济市公安局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创新推出“54333”工作机制,通过深耕“五大警务”、聚焦“四大领域”、依托“3+N 平台”、紧盯“三个环节”、突出“三种宣传”,全域联动提升共治效能,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与基层稳定的精准守护。
强基固本:多维警务织密防控网络
“现在派出所就在家门口,办业务、反映问题都方便多了。”看着崭新的张营派出所业务用房,村民们纷纷点赞。永济公安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配强基层警力、建强基层阵地,持续向基层倾斜资源,全局209名民警中,45%的警力下沉派出所,社区民警占比达66%,让“主动警务”有了充足的人力支撑。
在“制”上下功夫,在“治”上显成效。永济市公安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公安工作会议要求,在“专业”上出硬招、在“机制”上出实招、在“大数据”上出新招,推进“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融合警务、协作警务、规范警务”五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公安改革向深向实,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居民张女士可能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涉案金额达50万元。”9月8日14时57分,永济市公安局接到运城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推送的高危诈骗预警指令,反诈民警迅速行动,联合城西派出所精准拦截一起“冒充军人”诱导投资的电信诈骗案件,现场截获现金42万元,并劝阻受害人向朋友借款8万元,实现全额保护群众财产50万元,同时抓获一名前来取现的犯罪嫌疑人。
反诈平台研判出易受骗人群信息——第一时间精准匹配派出所并下达劝阻指令——反诈民警迅速行动上门拦截,这种“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模式,让“预防走在前”成为现实。
“多网合一”的“融合警务”更让治理力量攥指成拳。在雷家庄村,包村民警联合网格员发现张某因婚姻不满扬言杀妻后,立即联动村调委会与司法所开展心理疏导,最终解开了张某心结。
针对跨区域犯罪,“协作警务”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9月,辖区一商铺价值20余万元的黄金被盗。刑侦大队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时联合城北派出所迅速展开侦查工作。在明确嫌疑人身份信息、活动轨迹及潜逃区域后,多警联动分赴辽宁省大连市和河南省汝州市,在两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成功抓获6名违法犯罪嫌疑人,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
未病先治:靶向施策化解矛盾风险
“他家焚烧秸秆,把我家辛苦培育的桃树都烧毁了,来年都没法挂果……”6月17日,栲栳派出所接到了村民刘某的报警电话。
事发后,派出所主动牵头,联络并组织基层人民法庭、村民委员会,共同启动“三位一体”联动调解机制,积极协调农业部门专家评估桃树损失,多番协商沟通,不断调整解决方案,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像这样的邻里纠纷,包括婚姻、情感、债务在内的四类矛盾,看似小事却与群众关联度密切,也最易激化。”蒲州派出所所长郭辉介绍。为此,永济公安建立“一村一警”“一格一警”制度,要求包村民警每周与网格员碰头,全面了解包联村社情民意、矛盾隐患,共同分析研判,对高风险矛盾实行“村、镇、市”三级响应,让矛盾纠纷从“有结”变为“有解”。
如何防止矛盾升级,实现源头治理?“3+N平台”与AB卷制度则让矛盾化解有迹可循。永济公安与司法、综治和各镇(街道)等单位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非诉衔接等工作机制,依托110接处警、法制监督等三大平台,整合12345热线、网格员平台等N个渠道,建立警情分色分级预警机制,每周梳理研判重复警情、投诉、举报,落实一事一策、分类干预、跟踪督办。对未达立案标准的矛盾,推行矛盾纠纷化解AB卷,A卷记录案(事)件的来源、双方诉求、调解结果、流转情况、跟进回访等内容;B卷采集双方当事人信息、社会关系以及日常开展的法律宣传等内容,实现“案结事了+精准管控”双重目标。截至目前,全局已摸排矛盾纠纷1050起,化解999起,化解率达95.1%。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永济公安牢固树立“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化解前,化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理念,聚焦前端防范、中端摸排、末端治理“三个环节”,有效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努力做到提前发现、精准防控、未病先治。
“没想到民警比亲人还上心。”土乐村刘某说,他与张某因债务纠缠担保人发生纠纷,民警不仅通过A卷固定证据、促成还款协议,还在B卷中记录了当事人信息,后续开展了反电诈与安全宣传。这种闭环管理,让小事真正解决在基层。
精准发力:优化服务提升工作质效
“电动车装了GPS,再也不怕丢了!”卿头镇村民指着车上的定位装置说道。
这是永济公安“服务不缺位”的生动实践,他们根据“平安不出事”17项内容列出9项服务清单,卿头派出所联系厂商免费给辖区群众电动车安装GPS定位装置;开张派出所发动群众安装“萤石云”监控系统,谨防机井房设施被盗;栲栳派出所为空巢老人家装联网监控。基层“微治理”足见永济公安守护民生的温度与力度。
“谁发案,谁普法”只要辖区发生警情,派出所民辅警就会联合网格员、村干部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和普法工作。同时,永济公安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就“防盗、防骗、防毒、防矛盾纠纷、防治安灾害事故”等内容开展宣传,提升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有效降低警情、减少发案。
为让“受益群众”更广泛,城西派出所将各类安防知识编成380余篇顺口溜、打油诗,通过微信群、朋友群和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收到了良好效果,辖区发案率明显下降。在特定案件发生后,民警联合包村干部针对“特定对象”开展了“地毯式”入户普法,去年以来已覆盖80个村社;对各类登记在册的“建卷人员”,则实行“滴灌式”精准宣传,实现了治安防范工作质效双升。
数据见证成效:“54333”工作机制推行以来,永济市有效报警数同比下降8.4%,刑事警情下降15.2%,治安警情下降24.1%,而现发案件破案率上升6.7%,求助警情上升183.8%,“打防管控服”全面升级。
“在推动基层治理中,永济公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注重科技赋能、改革创新、源头治理、精细精准、发动群众,这也是我们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制胜法宝。”李建刚说,永济公安将以“54333”机制为抓手,让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成为常态,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永济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