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扶贫 >

下乡创业“富”中扶

来源:运城日报 | 责任编辑:张晓婷 | 发布时间: 2018-07-25 11:08

下乡创业“富”中扶

——垣曲率先探索实施党员干部一线带富工程

  

  垣曲县华峰乡西型马、东型马、南营、南窑、马村5个村庄、160亩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白色冷拱棚,令人仿佛置身白色的海洋。

  小棚无偿交贫困户经营,收入全归贫困户;大棚委托贫困户经营,收入与村集体分成;瓜苗、蔬菜苗、化肥、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由合作社免费提供——这一由垣曲县绿满园农民种植专业社实施的冷拱棚“西瓜+蔬菜”扶贫项目,辐射贫困户286户869人。

  创造这一扶贫奇迹的,是华峰乡政府公职人员刘红杰。工资照发、身份保留,干好了有奖励……这得益于垣曲县立足脱贫攻坚,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的党员干部一线带富工程。

  政策助“富”

  2017年4月,垣曲县委、县政府出台实施《关于开展党员干部创业扶贫暨一线带富工程的实施意见》,倡导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有管理经验、经营能力或专业技术的党员干部创业扶贫,面向“三农”创办、合办、领办经营组织。同时,给出了5年内身份不变、组织人事关系不变、工资福利待遇不变、职务职称晋升不受影响等优惠政策。

  “农村缺人才、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的系统性脱贫困境,仅靠农村自身是解决不了的,必须依靠外力去带动、去促进。按照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的要求,探索实施一线带富工程……”垣曲县委书记杨彦康说,“在发挥好‘三支队伍’作用的同时,通过鼓励党员干部到农村一线兴办实体,吸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脱贫攻坚注入新鲜血液,在‘谁来扶’上做足文章,在群策群力、合力攻坚上下大力气。”

  为此,垣曲县成立了党员干部创业扶贫暨一线带富工程工作组,建立创业台账,健全考核机制,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特别是县扶贫开发公司仅仅以8%年收益率,先后两次向22个一线带富工程经营主体拨付脱贫攻坚产业资金1500万元,为创业干部雪中送炭。

  垣曲县卫计局职工、绿科茂牧业有限公司创办人谭政文,就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设在王茅镇东窑村的“绿科茂”,投资1200万余元,现存栏母猪3000余头。去年7月和今年5月,谭政文先后两次,从县扶贫开发公司分别争取到扶持资金50万、200万元,有效解决了购进饲料、扩大养殖所需资金。

  “从申请贷款到资金到账,前后不到一星期时间。贷款年利息仅8%,光利息一项,就比其他融资渠道减少支出8万元。”谭政文说,“特别是我们向县里上缴的8%的年收益金,返回到扶贫开发公司,由全县统一使用于脱贫攻坚工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全县无劳力贫困人口‘分红’。这8%的年收益金,缴得有荣誉、有担当!”

  目前,“绿科茂”的7名职工中共有贫困人口3个,每人月工资3000元以上。公司无偿向所在村农户提供有机肥、技术服务和无息贷款,并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收购王茅镇及周边贫困户的玉米,让利7万余元。公司还低价向南坡村3家贫困户提供母猪,并将产出的猪崽回收,届时,将带动南坡村、柳庄、西王茅村的贫困户263户的803人脱贫。

  项目催“富”

  创业干部李强在1400平方米桶装水生产线建设期间,使用贫困劳力13人,每人每天收入百元以上;

  创业干部高垣平、白润贤投资578万元创办东山农业有限公司,在新城、皋落、古城3个乡镇发展谷子种植1万亩,建成年产小米2000吨的现代化生产线一条,取得QS认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了“垣曲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带动贫困户59户251人增收62万余元,特别是“大晋哥”小米荣登央视,一时间供不应求……

  2017年5月,经过认真筛选,垣曲县包括7名科级干部和28名党员在内的46名“创业先锋”,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怀揣着创业的激情和帮扶的热情,进入农村创业扶贫、

  一线带富,用一个个接地气的好项目,使广大贫困群众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无论项目建设期间的劳务收入、项目运营过程中新增的固定就业收入,还是各创业实体通过土地流转、吸纳贫困户入社等带动的产业收入,都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的强大支撑。

  “2017年4月,分别支付文铁栓、胡秀芳种地工资3240元、600元;

  “2017年12月,王桂荣的洗碗的工资是1500元;

  “2018年3月至4月,分别支付张双交、解永珍等人植树工资910元、280元……”

  在垣曲县丰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线带富工程建档立卡户务工人员工资发放表上,贫困户的务工收入明细历历在目。

  “去年春天,在3000余亩的山上种上了核桃树,带动附近6个村的村民增收,今年秋天,计划再种3000亩。”县农委创业干部、“丰果”合作社理事长侯华南说,“我们承接的退耕还林项目,让合作社得到发展,让农户得到实惠。”

  通过种地、餐饮和造林项目,侯华南的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8人长期务工增收。2017年,侯华南荣膺全县创业扶贫一线带富先进个人,丰果合作社被评为市级“旅游观光采摘示范点”,并在2017寻找“山西好味道”美食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今年,合作社流转王茅镇的100亩地,正在扩建一个集农家乐、采摘、水产养殖、自助烧烤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基地。”侯华南胸有成竹地说,“这个项目,将带动合作社收入翻一番。”

  人人争“富”

  垣曲县长直乡鲁家坡村,横济线以西的一大片空地上,两座温室大棚正悄悄易主,新主人是垣曲县旅游局创业干部马清平。

  用不了多久,刚结束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马清平,将再次以创业干部的身份投入扶贫事业,成为垣曲县第二批“创业先锋”。目前,在广泛考察的基础上,他决定采用新技术培育种植羊肚菌。对于这两座试验大棚,他试图通过调整塑料膜和遮阳网的位置,摸索出更高效益的羊肚菌种植方式。迄今为止,马清平已自筹30万元,鲁家坡村流转的土地20余亩,准备安装1000余米机井引水管道和喷灌设施……

  “就在6月底,县农委研究通过6名公职人员加入一线带富创业扶贫队伍的申请,下一批的报名申请正在进行中。”垣曲县农委农居办李关保说。自一线带富工程实施以来,46名一线带富人员已创办种植、养殖及农副加工企业等产业实体39个,投资5000万余元,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涉及贫困户人口718户1638人,贫困户人均增收3900余元。这些“创业先锋”创业扶贫的牛刀小试,不但在党员干部中引发“羊群效应”,也使当地贫困群众脱贫创富的实践蔚然成风。

  从洗碗工到面点师再到餐饮经理,鲁家坡村贫困户王桂荣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王桂荣今年58岁,由于孩子在上大学,丈夫因病不能干活,她一人撑起了整个家。刚开始,她在“丰果”合作社的“农家乐”当洗碗工,一个月收入只有1500元,全家生计难以维持。随着合作社业务的发展壮大,她开始在后厨承包面食的制作业务,带动村里几名妇女做当地特色面食,一个月就能挣到6000多元。下一步,她还将创办一个红白喜事服务队,带动更多的乡亲增收。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要打赢攻坚战,必须有能打、会打的人。”垣曲县县长麻军泽说,“创业扶贫,就是用正确的顶层设计,选对了正确的人,做对了正确的事。”

记者 杨红义 见习记者 张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