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副校长进校园送法又送“暖”
来源:河津市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09-12 10:10
为筑牢未成年人法治安全防线,守护耿城青少年健康成长,河津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启动“法治进校园护航开学季”行动,法治副校长们纷纷走进校园,为同学们送上了生动鲜活的“开学法治第一课”,让法治阳光照亮新学期的成长路。
在各所学校的课堂上,法治副校长们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围绕“预防校园欺凌”“校园安全防护”“警惕成为电信诈骗‘工具人’”三大核心主题展开了宣讲。


讲解预防校园欺凌时,法治副校长们改变以往单纯讲解生硬法条的方式,通过还原真实案例、播放动画短片、开展情景互动等形式,清晰阐释了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与法律后果,引导同学们学会辨别欺凌行为——既不做“施暴者”,也不做“旁观者”,更要掌握“及时报告、寻求帮助”的自我保护方法,号召大家用友善化解矛盾,共建和谐校园。


就校园安全,法治副校长们聚焦课间活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日常场景,用“提问抢答”的形式带领同学们排查安全隐患:“上下楼梯靠哪侧走?”“遇到陌生人给零食该怎么办?”一个个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帮助同学们树立“安全无小事,防范在平时”的意识,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针对近年来办理的多起未成年人涉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法治副校长们聚焦未成年人易被诈骗团伙利用的风险点,结合多起“学生出租电话卡、银行卡帮诈骗分子转移资金”“参与刷单引流赚取小额佣金”的真实案例,拆解诈骗分子的“诱骗套路”——看似“轻松获利”的诱惑,实则可能让未成年人沦为电信诈骗的“工具人”,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会影响个人征信。干警们通过“涉诈帮凶行为自测”互动,让同学们快速识别“出借两卡”“代收款”“引流拉群”等违法风险行为,并现场发起“三不承诺”:不出借个人电话卡、银行卡,不参与陌生平台刷单引流,不隐瞒家人及自身可疑行为,遇到“轻松赚钱”的诱惑第一时间向老师、家长及司法机关求助。


宣讲结束后,法治副校长们为同学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法治小礼物”——印有“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行止有度、敬畏法律”等标语及耿护未品牌标识的束口袋、文具袋和笔记本。
此次“开学法治第一课”,不仅是“耿护未”延伸法律监督职能、守护未成年人的具体实践,更搭建起“检察+学校”联动护苗的桥梁。今后,河津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制度,创新“案例讲解+情景模拟+互动体验”的宣传形式,把更多更丰富的法治课堂搬进校园,用专业力量为青少年撑起“法治保护伞”。愿每一位少年都能在“耿护未”未检守护下,远离违法风险,沐浴法治阳光,健康快乐成长,为建设平安校园、法治中国筑牢青春根基。
通讯员:张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