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综治 >

垣曲县以“三四三”工作模式高效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王俊晰 | 发布时间: 2021-10-29 09:50

运城长安网讯(通讯员 刘檠)垣曲县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局,创新实施“三四三”工作模式,积极营造民主法治建设浓厚氛围,稳扎稳打绘制好建设法治乡村理想蓝图。

紧扣“三注重”,创新治理路径求突破:一是撤并行政村,注重高效率推进法治乡村建设。2019年7月,为了合理规划乡村布局、降低行政成本、消除普法盲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垣曲大刀阔斧开展行政村撤并,将全县188个行政村撤并为71个,为法治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彰显特色,注重高标准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了一批法治文化街巷、法治文化小广场、法治宣传长廊等集休闲、娱乐、普法于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实现了“一村一景”“一乡(镇)一特”,营造了“抬头见法”的浓厚氛围,为把垣曲建成“北方江南”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三是创新探索,注重高质量拍摄垣曲法治微电影。以“垣曲方言、群众演员、身边故事、举案说法”为特色,自编自导自排自演垣曲方言短剧,使法治宣传由被动式的“枯燥说教”变为主动式的“生动演绎”,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激发了群众普法宣传的热情,树立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截至目前,共拍摄法治微电影160余部。

1635472389652868.png

拍摄普法微电影(供图:卢付合)

聚焦“四个一”,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一是紧扣一个经验做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汲取新时代“枫桥经验”精髓,以自治为核心,凝聚民心,激发治理活力;以法治为保障,办事规范,维护公平正义;以德治为基础,道德教化,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形成了“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打造一批文化阵地,营造浓厚法治乡村氛围。多方筹资,精心打造了垣曲县法治文化公园、王茅镇亳城村“村风家训馆”、长直乡鲁家坡法治文化墙、华峰乡河堤村法治文化大院、历山镇同善村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使法治文化在肥沃的“垣曲土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三是创作一系列精品力作,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领全国之先创作了《扫黑除恶之歌》《法治儿歌100首》;将法律知识、法治故事融入曲剧、怀梆剧等地方小戏创作中,先后在华峰乡河堤村、历山镇神后村、英言镇无恨村排演了《地堂板》《秦香莲》《司法调解》等剧目;组织垣曲本地乡贤自发编排快板、三句半、垣曲镲、小品、舞蹈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深入全县乡村进行汇演,深受喜爱。四是培育一支法治宣传队伍,集聚法治文艺力量。积极创新探索,改“送法治”为“种种子”,精心挑选民间艺人,组建法治宣传文艺队;聘请国家一级编导申大局、垣曲籍全国著名作家谭文峰等专业人士对创作的剧本进行辅导;邀请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曲剧团专业人士对文艺节目进行排练。目前,20余支法治宣传文艺表演队常年扎根乡村,活跃在田间地头、巷道广场,成为一支带不走的基层法治宣传力量,让法治文化之花得到乡村实际生活的灌溉而持久盛放。

1635472439959384.png

打造法治大长廊(摄影:车晨晨)

坚持“三融合”,推进法治宣传见成效。一是与乡村振兴相融合,乡村振兴,法治同行。通过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探索出一条乡村治理促乡村振兴的思路,在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引导农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二是与“全景垣曲、全域旅游”相融合,美丽乡村,无“法”不美。依托垣曲独有的山水自然资源,以旅游产业促进民主法治建设,以法治促进旅游服务,用法律的温情、服务的人性化,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垣曲美丽山城。三是与垣曲地域文化相融合,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深度挖掘垣曲地域文化,将法治元素巧妙融入其中,打造了既有曙猿文化、帝舜文化、红色文化、德孝文化等地域文化底蕴做支撑,又有法治文化赋能的法治文艺精品和法治文化产品,使得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增生气,法治乡村建设顺民意、得人心。

1635472471229577.png

描绘法治乡村图(摄影:文玉玉)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不断深入的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垣曲县将继续创新发展思路,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促进法治与自治、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素养,让群众依法维权成为新风气,让法治为乡村振兴助力。(靳东泓  文玉玉  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