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综治 >

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基层治理“三重奏”

来源:运城日报 | 责任编辑:邱宝萍 | 发布时间: 2023-08-07 09:50

1691373094281294.jpg

西磑村俯瞰(无人机照片)

  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位于河津市北大门,素有“耿地咽喉”之称。近年来,这个拥有993户2711人的村庄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通过调动社会多方资源共同出力,解决“没钱做事”的问题;通过在村级事务管理中让群众唱主角,解决“没人管事”的问题;通过变村委会单打独斗为发动群众一起干,解决“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通过群众的事让群众说了算,解决“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子。西磑村先后荣获平安山西建设示范村、运城市文明村、运城市“五面红旗”创建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获得运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改善人居环境   全心全意“办实事”

  全村道路硬化全覆盖,全村供水排污全覆盖,全村冬季取暖“煤改电”全覆盖,高标准绿化亮化工程让“村在林中、人在绿中”……如今的西磑村,兼具颜值与内涵,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可以说是远近闻名的和美乡村。

  很难想象,1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落后的景象。“出租车都不愿来我们村,太偏远了,费力来一趟还得空车回去。”“环境差,风大,生活条件恶劣,学校都留不住教师。”一些年长的村民说起当年的景象仍然记忆犹新。

  2005年开始,针对“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民带领村“两委”班子坚持规划先行,因村制宜,着眼长远,以农村城市化为目标,以教育、养老、医疗等为重点,细化美丽乡村各项指标任务,全面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1691373241537951.jpg

在西磑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利用饭前时间看电视。

  这是一份西磑村建设发展的“民生清单”:多年来,该村持续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彻底清理垃圾堆、填埋小沟小塘,改造幸福大道立面残垣断壁、土坯房,统一巷道排水、台阶标准;先后硬化全村主支巷道6.8公里,拆除残垣断壁16处,打通死巷道10余条,畅通道路“毛细血管”;对所有环村路、主巷道、垃圾场、臭水沟等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共栽植苗木25万余株,形成环村林带19公里,建成游园、小景8个,安装各类健身器材80余件,做到只要有人员聚集的地方就有健身器材,有健身器材的地方就有休闲椅和烟灰缸等设施。

  “让农村城市化”是西磑村的发展目标。对此,该村先后高标准建设运行日间照料中心,对小学和幼儿园进行提档升级,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提升改造,真正达到了老有颐养、幼有优育、病有良医,为村民提供城市化公共服务;在村东村西建设了两个便民餐厅,方便村民举办红白事、减轻了村民经济负担;规划建设了2个停车场、4个公厕、4个休闲广场、篮球场、乒乓球馆、羽毛球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在河津市首家建成农村便民服务大厅,让村民“办事能找到人”……

  就这样,西磑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拼图”被一片片连接起来,一个个美好的愿景变成现实。18年来,西磑村改变的不仅是看得见的环境,还有村民对村庄与日俱增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以及对村“两委”班子为民办实事的充分信任感。正因为如此,村里向村民发出“每天起早10分钟,保持全村常干净”的片区环境治理号召时,大家纷纷响应。仅此一项既为村里省下每年10万元的垃圾清理费,更激发了村民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积极性。

用好三支队伍   党员干部“有担当”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西磑村抓牢做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制度的同时,制定了“两委”班子周例会制度、“两委”干部坐班值班制度并坚持执行,定期开展学习培训,不断提升村“两委”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注重后备人才培养,坚持把有经济基础、想干事、能干事的积极分子吸纳进村“两委”班子,3年共发展党员12名,培养后备干部9名,不断为集体注入新鲜血液。

  乡村治理,关键在人。在推进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西磑村持续建强用好三支队伍,努力打造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不断提高村级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用好先锋队。把原来的10个居民小组整合为4个,规划成4个网格化片区,由4名全科网格员担任居民小组长和片长,并在各片区分别成立党小组,由村“两委”主干和优秀党员担任小组长,常态化开展线下走访活动。目前,“有事就找网格员”已成为村民共识。同时,全村60余名党员根据自己的年龄、能力等实际情况,在网格内主动认领政策宣传、卫生清理、矛盾调解、困难帮扶等任务,做到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用好网格员。将4个网格细分为24个“微网格”,建立起权力清单,将公章使用、便民餐厅使用、入党推优建议等7项权力下放给微网格员,授予微网格员事务管理权、资源配置权、评议建议权,让微网格员能管事、想管事、管得了事。同时,将辖区内的红白理事、环境卫生、扫黑除恶、矛盾化解、宣传教育、邻里纠纷等进行分类整合,全部纳入了网格服务管理范畴,实现社会治理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治理精细化。

  用好志愿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该村组建了党员志愿、平安志愿、巾帼志愿、文艺志愿等7支志愿服务队,义务开展巡逻护学、纠纷调解、文艺演出、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并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四好家庭”“好媳妇”评选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榜样,营造崇德扬善的良好乡风。通过志愿者的示范效应,全民参与卫生清理,“每天早起10分钟,保持全村常干净”已从一句口号成为一种常态。

  “通过制度引导和赋权增能,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让干部转变为服务员,成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薛民说。

群众来唱主角   人人都是“监督员”

  “咱村过红事前几天要请人吃饭,每次都要摆十几桌,普通家庭负担不起。村‘两委’能否商议一下,规范咱们村的红白事流程,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环节,给村民减轻一些负担。”今年2月13日,西磑村村民薛效军在微信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小程序“村民说事”中发布了一则建议。不到两个小时,薛民就进行了回复,并责成专人组织集体商议。随后,一场关于红白事是否要提前请客的商讨在“线上”平台展开,村干部和村民们畅所欲言,就此事进行投票表决,只用5天时间就形成了决议。很快,“取消红事前请人摆宴”这一条就被写进了西磑村的村规民约。

1691373373124177.jpg

村民在村便民服务大厅办理相关事项

  基层之治千难万难,群众参与就不难。为了能让村民更多地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西磑村积极探索实践,让群众唱主角,畅通“线上百姓说事”和“线下干部办事”两条渠道,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用实际行动满足群众需求。

  2022年开始,西磑村借助由农业农村部主导、腾讯公司开发推广的“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小程序开展村务管理。在该平台的“村民说事”板块,村民们有什么诉求和意见,随时可以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提交到“云上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的账号会立即收到提示。随后,书记会根据提交问题的性质,立即按照分工批转给村“两委”成员限时办结。村“两委”成员收到批转后,会及时上传办理中和办理后的工作照片,并邀请发帖群众打分评价。如果反映的问题属于重大事项,则会进入议事流程,由党员、村民代表、广大村民讨论表决,共同协商。

  “在小程序上,村民不论大事小事都可以说出来并快速得到解决,这就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做到人人都是发现者、个个都是监督员,推动实现村庄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薛民告诉记者,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从“干部安排群众干事”到“群众要求干部干事”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村“两委”成员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目前,累计已有1100余位村民注册认证“腾讯耕耘者”账号,实现每户至少一人注册使用,通过线上共解决办理村民大小诉求事项上百件,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借助村级事务管理平台,西磑村把村务“晒”到网上,保障村民知情权;同时,该村对环境卫生、村委会活动、“三会一课”、乡风文明等8方面18项内容进行量化赋分,村民积分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礼品,还作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村民年底评先争优的重要依据,大大激发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今年39岁的宁丽华是西磑村一名网格员,也是网格内19户70多人的“主心骨”。这几年,通过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村委会活动、上门解决群众困难等,她个人目前已经积了545分。“我们在村庄发展中受益,同样,村里的大小事情也离不开每个村民的支持,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才能让我们村发展得更好。”宁丽华说。

  村民线上反映问题,最终要依托线下来解决问题。“村干部搞好服务,让老百姓安心赚钱”,这是西磑村村“两委”的共识。从2005年起,该村就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承担整合资料复印、业务代办、纠纷调解等5方面23项职能,实行村干部带班、网格员值班,方便群众办事。同时,便民服务大厅的坐班服务延伸到上门服务,村里的年老体弱者只需一个电话,送餐买药、物品代购、业务代办、上门维修等需求都能满足。截至目前,该村便民服务大厅已累计服务群众需求数十万件。

  为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该村利用3A信用村名片,为村民创业争取低息贷款400余万元;依托霍煤晋南公司、盛钰环保科技公司引导村民就近就业;引进拼多多和京东电商客服平台,使30余名农村待业女青年就业上岗,人均月收入超过2500元。今年,该村还计划依托西磑印象村史馆建设帮扶车间,发展手工花馍、手工布鞋、剪纸等产业,让大龄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为村民办实事、让干部有担当、让群众唱主角——西磑村基层治理的“三重奏”,调动了全村上下的积极性,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村庄好、村民好、风气好、环境好、光景好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