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涉众纠纷“无痛”化解在诉前
来源: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王云欣 | 发布时间: 2025-07-31 10:03
“没想到不用开庭,法院的同志就帮我们把物业纠纷彻底解决了!”盐湖区某小区业主王先生激动地说道。
近日,盐湖区人民法院通过司法释明,成功解决了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诉讼的物业纠纷,既维护了业主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了物业公司的正常运营,更让小区恢复了往日的和谐安宁。
法理相融,让司法审判提质增效
盐湖区人民法院作为运城市中心城区所在地法院,案件数量多,法官办案任务重、压力大。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如何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减少“衍生案件”,使矛盾纠纷高效化解,让公平正义更快抵达群众身边?
盐湖区人民法院根据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安排部署,成立司法释明中心,积极推行“全流程司法释明”机制,将释法明理贯穿案件办理全流程,用“法理+情理”的双重温度,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司法公信力和审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释法于心,让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司法释明中心成立以来,盐湖法院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将“实质解纷”作为落脚点。针对辖区内部分小区物业纠纷频发、涉及群众广、矛盾易激化的特点,人民法院主动参与,通过“提前介入、分类梳理、集中释明”的模式,批量化解物业纠纷“顽疾”。
今年上半年,盐湖区某大型小区因物业服务质量不达标、业主拒交物业费引发连锁反应,部分业主采取堵门等极端方式对抗,物业公司也以断水断电相威胁,几十户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逐渐升级。因小区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部分业主代表来到盐湖区人民法院司法释明中心咨询。为避免矛盾升级、产生群体性诉讼纠纷,司法释明中心接到线索情况后,立即启动“诉前释明+多元调解”机制,第一时间指派干警进行调解。
为尽快了解情况,干警们立即约见了业主代表,了解业主方诉求,同时向物业公司调取服务记录,理清物业“服务缩水”与业主“费用拖欠”的因果关系。掌握情况后,干警们积极与业主代表和物业公司展开沟通,通过“面对面”调和、“背对背”劝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咱们有权利监督物业公司,但是不能因为服务的不到位就不交物业费。”“通过停水停电的方式催交物业费是违法的,切不可突破法律底线!”干警们一方面针对业主“不懂法、怕麻烦”的顾虑,用“大白话”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物业服务合同的相关条款,明确“业主有权监督服务质量,但不得以服务瑕疵为由拒交物业费”的法律边界;另一方面向物业公司严肃释明“不得以停水停电催交物业费”的法律禁止性规定,督促其列出整改清单。
经过集中释明、多次沟通,物业公司承诺优化物业服务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业主们也同意按约定补交物业费,一场可能引发群体性诉讼的纠纷,在司法释明的“春风化雨”中圆满解决。
司法释明,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盐湖区人民法院司法释明中心实质运行以来,持之以恒开展诉前、诉中、判后及执行全流程的释法明理工作,不仅有效减轻了审判压力,提升了辖区内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更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的司法服务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运城法院将持续推进司法释明中心实质运行,让全流程司法释明成为化解矛盾的“金钥匙”、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破解难题的“突破口”,真正实现纠纷快速实质化解,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通讯员:靳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