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平安建设 >

依法调解促和谐 排忧解难暖民心

来源:运城司法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王云欣 | 发布时间: 2025-10-27 10:26

“多亏你们耐心调解,让我们两家放下多年恩怨,解决了大难题!”10月20日上午,夏县裴介镇居民张某将一面印有“依法调解促和谐 排忧解难暖民心”的锦旗,送到裴介司法所调解员张卫国、张国庆手中,锦旗上的鎏金大字,不仅是对调解员的致谢,更映照着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为民办实事”的初心。

1761532049219935.png

债务纠纷陷僵局 司法所主动介入

此次获赞的调解案例,源于一起持续多年的合同债务纠纷。2022年2月份,张某通过丈夫的姑表弟媳妇樊某在运城购买房子,张某陆续给樊某转账40万元。2023年1月24日,张某因一直得不到房子,要求樊某退还自己的购房款,樊某表示自己暂时无力还款,给张某出具了一张40万元的欠条,约定在农历2023年2月19日前还款,事后樊某先后还款9万元,剩余31万元一直未还。无奈之下张某准备向法院提起诉讼,樊某的父亲听到对方准备起诉的事情后联系了张某,表示愿意替女儿樊某还款,但是自己没有钱,只有一套房,愿意以房抵债。张某同意了以房抵债的还款方式,但在房屋价格认定上产生严重分歧:债务人坚持按当年购房原价折算债务;债权人则主张参考当前二手房市场价确定抵债金额。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多次私下协商均陷入僵局,矛盾甚至有升级趋势。

“再拖下去不仅影响两家关系,还可能闹到法院,费时又费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张某于2025年9月初向裴介司法所提交调解申请。司法所接到申请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指派有着多年调解经验的张卫国、张国庆组成专项调解小组,着手处理这起纠纷

情理法结合破题 多轮调解化心结

“调解不能只讲法,也得懂情理;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得把情况摸透。”这是调解员张卫国常挂在嘴边的话。受理案件后,二人没有急于组织调解,而是先开展“实地走访、信息核查”。一方面前往抵债房屋现场勘查,了解房屋户型、维护等情况;另一方面走访周边邻居、房屋中介等知情者,核实该区域近期二手房成交均价,为价格认定收集客观依据。

在掌握充分信息后,调解小组分三步推进工作:第一步“分别倾听”,单独与双方沟通,让当事人充分表达诉求,同时记录下各自的“心理底线”,债务人担心“低价抵债吃亏”,债权人则怕“拿不到合理补偿”;第二步“释法明理”,向双方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以物抵债”的相关规定,明确“价格约定不明时,可参考市场价格确定”的法律依据,同时结合类似调解案例,让当事人了解“打官司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第三步“换位思考引导”,从邻里关系、未来相处的角度出发,劝说双方“各让一步,留有余地”,避免因纠纷结下长期矛盾。

经过3轮面对面调解、2次电话沟通,双方终于打开心结:债务人认可按略低于市场价的标准折算,既保障了债权人权益,也减少了自身损失;张某也表示“愿意适当让步,只要能顺利解决问题”。9月25日,裴介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张卫国、张国庆陪同双方当事人前往运城市政务大厅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并签订协议,明确房屋抵债金额,双方达成和解,一场即将激化的纠纷就此化解。

践行“枫桥经验”显担当 基层调解护稳定

“群众送锦旗,是认可更是责任。”裴介司法所负责人表示,此次纠纷调解是司法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通过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既为群众节省了诉讼成本,又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裴介司法所以深化“一县一所一标杆”创建为契机,探索出“1+4+N”联调机制,以及“忠孝调解四则运算法”,创新“情理法融合”调解模式,累计化解各类纠纷近50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调解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用专业与温度解决更多烦心事、揪心事,让‘法治为民’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谈及调解工作,裴介司法所全体工作人员语气坚定。

通讯员: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