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平安建设 >

运城医调委用“枫桥智慧”缝合医患裂痕

来源:运城司法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王云欣 | 发布时间: 2025-11-21 09:37

“原以为要打持久战,没想到医疗委七天就帮我们达成赔偿协议!”近日,在运城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运城医调委”)的调解室里,患者家属张先生向运城医调委致谢。这起脑梗患者住院坠床引发脑出血后遗症的复杂纠纷,经调解员专业耐心疏导快速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成为该委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又一成果。

医疗纠纷因其专业性强、诉求分歧大、易引发群体事件等特点,一直是基层治理的“硬骨头”。近年来,随着群众维权意识提升,医疗纠纷更呈现出投诉覆盖全流程、矛盾因素复杂化、舆情干扰常态化等新挑战。面对这一局面,运城医调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构建和谐、维护公平”为初心,探索出一套“预防为先、机制创新、服务暖心”的医疗纠纷化解体系,将绝大多数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源头防控,法治宣讲筑牢“防火墙”

“调解不是终点,预防才是关键。”运城医调委始终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贯穿工作全过程。自2011年成立以来,医调委调解员足迹遍布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累计走访500余次,举办医疗纠纷防范、医疗安全培训近260场,发出风险预警150余次,通过《运城医调简讯》和网络平台持续推送典型案例,为医疗机构“把脉问诊”。

针对纠纷高发的医院和科室,医调委创新推出术前谈话见证制度,由第三方调解员全程主持、监督谈话过程,用通俗语言解读手术风险,搭建医患平等沟通的桥梁。近三年来,2000余例经见证的手术无一发生纠纷,这一“关口前移”的做法,既保障了患者知情权,也为医疗机构营造了稳定的执业环境。

机制创新,多元联动破解“调解难”

“每一起医疗纠纷都有其特殊性,必须精准施策。”运城医调委主任高攀介绍,该委建立“五个一”工作法,即“一个纠纷、一个主管调解员、一起研判、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确保每起案件都能得到个性化处置。受理案件后,调解员会联合医学、法律专家共同研判,快速找准矛盾切入点,最短时间内建立医患信任。

面对疑难复杂案件,医调委构建起“自身主导、多部门联动”的联调机制,联动卫健、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及医学专家、律所,形成化解合力。至今已成功处置医院陈尸、堵截医护、越级上访等事件30余起。2019年4月,医调委与盐湖区人民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开通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实现“调解+确认”一站式服务,既节约了诉讼资源,也让调解协议更具法律效力。

服务暖心,情理相融架起“连心桥”

“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张座椅”,走进运城医调委调解室,温馨的氛围总能让情绪激动的医患双方平静下来。医调委坚守“脸不黑、话不虚、理不歪、秤不偏”的服务准则,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调解员主动下乡入户、上门调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积怨。

多年实践中,医调委摸索出“听、劝、调”三步工作法:耐心倾听双方诉求,让情绪得到宣泄;用同理心疏导劝解,待双方恢复理智再沟通;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利害关系分析、法理情理兼顾,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这套充满温度的调解技巧,让2060起医疗纠纷实现圆满化解。自成立以来,运城医调委共受理案件2345起,调解成功率达87.8%,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了党委政府的认可和群众的信任。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运城医调委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运城实践,不断完善预防、调解、保障全链条工作体系,在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道路上笃行不怠,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基层治理力量。

通讯员: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