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综治 >

【‘双百’活动】法治赋能,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来源:运城长安网 | 责任编辑:古海珠 | 发布时间: 2022-10-19 15:53

  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组织指导全市人民法院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服务社会大局,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将司法资源延伸至基层治理最末端,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互联共通,搭建为民“连心桥”

  人民法庭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层力量,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法治支撑。全市人民法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人民法庭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桥头堡”功能,推进人民法庭下乡办案、现场开庭、入户调解,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与468名调解员、131个行业协会或调解组织建立了协作关系;同辖区派出所、综治中心、党群工作站等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新格局。积极探索分层递进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路径,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基层,有效减少了诉讼案件的数量,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永济市人民法院伍姓湖法庭2021年3月入驻综治中心以来,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衔接联动,接待群众1000余人次,办理各类案件428件,做到了“访、诉、调”的无缝对接,群众矛盾纠纷解决“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临猗县人民法院编印了《果农法律手册》,新绛县人民法院三泉法庭的“小杜说法”,利用手册、手机视频宣讲法律,起到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

  延伸触角,推动解忧“零距离”

  诉源治理的关键在于从源头“治未病”,将治理环节向前端延伸,从根源上有效减少矛盾纠纷产生。全市人民法院前移治理关口、整合治理资源、创新治理方式,协力推进基层诉源治理工作,将司法触角伸向基层,将诉前矛盾化解延伸到基层群众身边,推动形成止诉于“源”、息诉于“调”、化诉于“理”的诉源治理“新实践”“新模式”,努力让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未诉。

  5月11日,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斌深入稷山县人民法院调研指导诉源治理工作。稷山县人民法院在辖区34个村庄设立“平安稷山建设法官联络站”(一村一站),选派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包联主要责任人,聘请社会口碑佳、工作经验丰富、法律功底好的人员入驻诉讼服务中心和基层法庭开展工作,把非诉解纷机制前置,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

  6月7日,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运城市中心支行等部门联合成立全省首家“一体化”金融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立了“前端化解+司法确认(诉前调解)+诉讼裁判”的金融纠纷“一体化”快速处置新模式,加强了金融领域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体制创新。

  繁简分流,跑出司法“加速度

  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探索多元解纷模式,在全省中级人民法院率先建立起较为成熟完善的“分调裁审”机制,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以系统智能识别为主,人工识别为辅的繁简分流机制,指派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法官助理担任程序分流员,将“宜调、简案、繁案”精准分流。

  对婚姻家事、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相邻关系、医患纠纷、物业纠纷、民间借贷及一审知识产权等宜调案件,分流至调解团队;对权利义务明确、双方当事人争议不大的交通事故、合同、民间借贷等简易案件,分流至速裁团队进行快速审理;其它类型案件由普通民事团队进行细审精判。

  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重视挖掘现有人员的潜能,强调优化资源配置,让审判经验丰富、作风雷厉风行、抗压能力强的“全科型法官”担任速裁法官,在前端处理大量简案,让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笃行致远的“专业型法官”精审繁案,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实现“非诉促和谐、简案有质量、繁案出精品”的目标。

  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将速裁团队与调解团队相结合,邀请了4名不同行业的调解员入驻,组成“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书记员”的速裁调解新模式,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前移解纷端口,将调解的情感优势与司法审判的权威优势相结合,将调解员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与法官专业的法律知识相结合,实现了“速度”与“温度”并行。

  基层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保障就要跟进到哪里。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将继续在摸索中前行,在总结中发展,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不断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和时代价值,强化社会治理责任担当,更好发挥司法在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定分止争,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