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以“三个走在前”打造社会治理新样板
来源:运城司法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刘兰 | 发布时间: 2025-08-25 10:42
近年来,临猗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锚定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创新探索“预防—排查—化解”全链条工作法,通过“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化解前、化解走在激化前”的“三个走在前”实践,将治理重心下沉到基层、服务触角延伸到末梢,为县域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强劲动能。
预防走在排查前:源头筑基织密“平安防火墙”

临猗县以“治未病”思维抓源头治理,从法治宣传、风气培育、机制规范三方面发力,让矛盾隐患“无隙可生”。
精准普法润民心。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各行业主管部门每月开展精准宣传,2023年以来年均开展重点领域宣传300余场,覆盖群众5万余人。针对青少年,为52所中小学聘任66名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课堂进校园”170 余场;针对农民,用眉户小戏、巡回审判、法治小短片等“乡土味”形式普法;针对企业,开展“万所联万会”“检察护企”等入企服务130 余场,实现“群体有需求、普法有响应”。
正向引导聚合力。以“互动式、体验式、文艺式”宣讲为载体,融合眉户剧团演出、送电影下乡等活动,2023年以来开展理论政策、农业技术、文化民生等宣讲200余场、文化活动 120余场,惠及10万群众;选树“最美临猗人”“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诚信之星”等先进典型的选树推荐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机制规范防风险。出台《临猗县行政机关及村(社区)合同审查办法》,规范县、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村(社区)村(居)民委员会、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事主体行为,解决当前合同管理中存在的职责不清、风险把控不足等问题。针对果品交易纠纷痛点,开展“千人百法下基层,合同助农促振兴”专项行动,统一制定涉农格式合同,从源头减少经营纠纷,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排查走在化解前:动态监测筑牢“风险预警网”

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构建 “全域覆盖、精准识别、提前介入”的排查体系,让风险隐患“无处遁形”。
网格织密治理末梢。将全县科学划分为832个网格,实现人、地、事、物、组织“全要素入网”,三级综治中心实行“每日分析、每周研判、每月汇总”机制,2023 年以来年均处置矛盾信息1500 余条,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分级管控抓早抓小。创新“以人找事”模式,将重点人员细分为“3大类18小类+三级管理”,明确乡镇、村社责任主体,按“半月、一月、两月”分级走访,辅以资金帮扶、人文关怀等措施。2023年以来,全县刑事立案率、治安受案率持续下降,重点人员管理实现“不失管、不漏管”。
研判预警防患未然。每季度梳理调解案件,从纠纷类型、来源等维度分析安全稳定新问题,2023年以来累计为党委政府提供“农村养殖污染预防”“精神障碍人员管理”等有价值建议123条,推动风险防范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判”。
化解走在激化前:多元联动拧紧“矛盾安全阀”

建强调解队伍、完善联动机制,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不上交”,2023年以来全县矛盾纠纷化解率始终保持高位。
基层调解聚合力。推行“1(网格员和调解员)+X(群团社会力量)+N(三官一律等)”调解模式,网格员牵头排查、群团力量协同参与、专业力量兜底支撑,82%的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就地解决,三级矛调中心年均化解纠纷2000余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联动机制提效能。健全三级矛调中心“分类受理、归口办理、协同处理、闭环管理”机制,建立“诉调、访调、公调”横向对接与三级中心纵向移送机制,年均化解跨领域纠纷1000 余件;组建14支“和事佬”调解队伍,393名退休干部、老党员等“乡土能人”发挥“人熟地熟”优势,年均化解基层纠纷 500余件,成为矛盾化解的“民间力量”。
下沉服务解民忧。常态化开展“千人百法下基层”活动,县级领导带头,千余名普法力量覆盖282个村(社区),同步推进法治宣传、矛盾化解、法治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法治服务,在全社会掀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热潮。
如今,临猗县通过“三个走在前”全链条治理,实现了矛盾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从“单点发力”向 “系统施治”的转变。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深化“预防—排查 —化解”工作法,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临猗、法治临猗提供坚实保障。